第一百一十六章人心 (第2/2页)
道理很简单,曹操虽然是士族豪强扶持起来的,但却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有安民济世的政治诉求,所以他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打破士族垄断,提拔寒门和平民搞政治平衡,虽然是为了政治利益,但平民百姓确确实实获了利,拓宽了上升渠道。
而刘备更像是个政客,政治口号喊的响亮,政治手段却着实不堪,且如同政客一般见利忘义,底线颇低。且不看刘备说了什么,就看他做了什么,就知道如何了,此处“论迹不论心”。
刘备出道就打造“匡扶汉室”“爱民如子”等人设,但通过镇压农民起义混到军功当上县令后,做了不久就嫌弃官太小,不辞而别,挂印而去。
然后,好不容易混到大了点的官,结果处理不了民怨,
被青州兵撕开他伪善的面具,吓得又一次弃官。
后来投奔刘景升直接夺人父子基业,这也是抹不掉的黑点。
接着就是无脑舔士族豪强,很容易发现刘备手下基本只用士族豪强,平民和寒门基本别想在刘备手下混出头。
最后就是有负民心所托,民众本来就是活得艰难才跟着刘备渡河到处跑,好不容易在蜀中安定下来,结果搞了个所谓的钱币改革,变相劫夺民间财富,还打了个大败仗直接打水漂。使得蜀中在诸葛亮接手的时候已经是穷困潦倒,挣扎了十几年也于事无补。
就好像希腊,上个世纪就财政破产了N多次,没有领土扩张的话这个窟窿一个世纪了都填不上,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不过以上也只是现阶段李青的看法,也许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世事不同看法又会不一样。
眼下李青确实是魏武帝的拥趸者,行政做事也着实应该如履薄冰,做好完全准备,用制度栓住人心和权力,不给予要臣重将反叛的机会,不考验人心,不将希望寄托于关键人道德人品。
同时也应该做好对意识形态高地的建设,不得让后人全然不顾先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将好不容易争夺来的一缕人道之光践踏。
这世人那有什么忠诚可言,就算是有,也难以保证一代忠诚,代代忠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不后继无人,再好的政治成果都要被全盘否定。
李青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也许政治宣言也许要换个思路来理解,要用双重否定来重新审视。
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负我”,潜在意思不就是“如果我不负君,君不可负我”。
同理,刘备的“宁教天下人负我,不可教我负天下”,潜在意思就是“如果君负我,就不要怪我亦负君”。
有意思的是这样理解似乎还真的挺符合两人性格,曹操雄才大度,对英才猛将绝对是宽宏大量,哪怕张绣弄死了他的儿子和心腹爱将典韦,依然因为爱才而容忍受降;而刘备更加注重“家法”,对待背叛很难容忍,不管是小舅子糜芳叛变还是孙权的背刺都让他失去理智。
也能看出曹操更重视“忠诚”的品格,故而虽是大权臣,有逾越却并未称帝建制,而刘备更重视利益,虽然满口道德实际上却是注重实利的,故而心知人心靠不住,对于背叛尤其痛恨,自己也没忍住称帝建制,同时临终托孤的时候也没想着诸葛亮能有多忠诚,建议诸葛亮,刘禅靠不住就自行废立,倒是实在的心腹之言,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真能扛起栋梁还忠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