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铁马金戈 > 第1202章白区红心女战士一一陈少敏

第1202章白区红心女战士一一陈少敏 (第2/2页)

但是还没等有个结果,涂正坤就出事了。

1939年6月12日下午3时许,驻平江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所部策划反共事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涂正坤在这次惨案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

涂正坤牺牲后,陈少敏在1940年1月改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她任副政治委员。

1943年1月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为建立豫鄂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斗争,做出了很大成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全面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0月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部长。

1946年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部长(中原局常委)。

下面本章用一定篇幅介绍陈少敏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轶事,以飨读者:

1934年的秋天,陈少敏以省委妇女代表的身份,来到内黄县沙区一带开展妇女工作。因为她从小没有缠过脚,群众都叫她“陈大脚”,妇女们管他叫“陈大姐”。

陈大姐来到内黄县沙区以后,经常在千口、马集、化村、井店等村庄活动。她除了和党的负责人王从吾、王卓如、张增敬等人联系工作外,和妇女党员张栋、王先荣、赵兰枝、王山兰混得很熟,就像一家人一样。

她们一起到沙窝里拾枣、捋野菜,到硝河的芦苇丛里秘密开会,发动妇女们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1935年初,千口村天主教堂把赵家祠堂的一口大钟抢去,挂在教堂门口,作为跪经做“弥撒”的警钟,天天敲钟行礼颂经。

特别是“礼拜”,敲得更响,群众对这件事都很气愤。

有一天,清丰县一个叫杨玉子的铁匠在千口村头生炉打铁。他听到钟声后,问这是干啥的?人们对他说,教堂敲钟做“礼拜”。

杨玉子顺着话题说:清丰县有一个女教徒仗势欺人……。这话传到了天主教头头的耳朵里,他们就把杨玉子叫到教堂,痛打了一顿,并罚款请客两桌。

这件事更加引起了千口村群众的不满。陈少敏借此时机,发动妇女党员张栋出面,组织了妇女“叩头会”,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千口村就有300多名妇女参加了这一组织。

农历正月十三,“叩头会”在妇女党员的带领下,像潮水一般涌进教堂大院。她们把天主教头头拉出来进行说理斗争,并把教堂抢走的大铁钟夺回来,重新挂在了赵家祠堂门口,群众在大街上鸣放鞭炮,庆贺斗争的胜利。

天主教头头挨了斗,随即向国民党濮阳县当局告状,诬蔑共产党组织农民暴动,为首的是女共产党“陈大脚”。

当时,陈少敏因和王卓如、张增敬一起组织“穷人会”,进行抢秋、借粮和卡枪活动,已经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天主教头头告状后,国民党濮阳县当局认为陈少敏确实是共产党,于是立即悬赏通缉陈少敏。

群众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为陈少敏的安全担心。千口村一位六十多岁的赵妈妈拄着拐杖走到濮阳城,探听敌人的动静。

回来后,她向陈少敏说:“你别管啦,花钱由俺拿,官司由俺打!”

陈少敏遭通缉以后,住在千口村张栋家后院的一座草屋里,一连十几天没有出门,由张栋家的雇工王六麻子天天给她送饭吃。

一次,陈少敏在院子里活动,被西院地主赵绍福的老婆从楼上看见了,她便在大街上散布说:“张栋家窝藏着肉票。”

张栋怕敌人发觉来搜查,就让六麻子撑着船,连夜渡过硝河,把陈少敏转移到了马集村王秀花的家里。

那时,民团天天出动捉拿她。为了躲避敌人,陈少敏常常踩着敌人的脚跟走,敌人进村她出村,敌人出村她进村。

一天拂晓,她让王秀芝十几岁的儿子庆丰带路,由马集到化村去,走到三孔桥西边一座土窑附近,听村里出来的人说,民团到化村抓人。

陈少敏心想,自己还没有到,怎么敌人就知道了呢?于是,她急忙躲进土窑里,让庆丰在窑外装着采野菜,监视敌人的行动。

谁知到了太阳偏西,敌人还没有出村。她又让庆丰去村里察看,庆丰回来说敌人已经走光了,她才进了村。

晚上,庆丰的奶奶煮了一锅野菜汤,陈少敏喝了一大碗,便去妇女党员赵兰枝家牛屋里睡觉。

陈少敏告诉赵兰芝,她要到野庄去参加县委会,想借兰枝男人的衣服,女扮男装,还让兰枝扮成媳妇,像夫妻串亲戚一样,一同去野庄。兰枝听了,觉得又好笑又担心。

兰枝连夜和了一盆好面。第二天一早,她蒸了一锅白馍,用竹篮盛上,让陈少敏穿上男人的大褂,扎上一条大腰带,头扎羊肚手巾。化装停当,二人上路了。

到了野庄村南头,突然从村里出来两个背大枪的民团团丁。她躲藏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这时再躲避反而会引起团丁的怀疑。于是她们迎着团丁,大大方方地向前走去。

两个团丁问:“干什么的?”

陈少敏是山东寿光县人,兰枝怕她说不好河南话,急忙回答说:“走娘家。”两个团丁根本没听兰枝说什么,四只眼睛一直盯着陈少敏胳膊弯挎着的馍篮子。

一个团丁走到她面前,伸手扯下了盖馍篮的带穗手巾。这时,陈少敏显得非常镇静,她学着河南话说:“这馍是俺看小孩他舅的,兄弟饿了就吃吧!”

说着,顺手拿出两个白馍递给了团丁。两个团丁又从篮子里抓了几个,大口大口地吃着扬长而去。

陈少敏向兰枝使了个眼色,二人进村,拐进一个胡同,向共产党员郭法堂家走去。

1936年6月21日,县委负责人张增敬约定陈少敏到邵村张怀三家接头,陈少敏冒着雨来到邵村。

次日天刚亮,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派人突然包围了邵村。张增敬被捕,陈少敏机警地躲到厕所里,翻墙跳到了张怀三的邻居家,因天不亮看不清楚,跳墙时正巧掉进邻居的水缸里,弄得浑身水淋淋的。陈少敏顾不得这些,顺墙根摸出村,钻进了庄稼地。

从此,陈少敏离开了沙区。沙区的妇女不知陈大姐的下落,常常为她担心。王从吾的姐姐王先荣放心不下,就打扮成一个讨饭的妇女,挎着篮子,拿着打狗棍,走村串户,四处打听陈大姐的消息。

有时在地里看见一座新坟头,就进村询问谁家死了人,是男是女?王先荣在外边寻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找到陈大姐。后来陈大姐在清丰听到这个情况,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一代共产党员中,人称“陈大姐”的陈少敏享有很高的威信。

毛主席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沙场上,她又是一员杰出的女将,这位女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怀念和称赞。

在七年白区工作中,陈少敏坐过监狱,也忍受过丧夫亡女之痛。1935年,她化名“老方“到冀鲁豫特委担任组织部长时,动员起成千农民起来斗争,还建立了一支300人的游击队。反动政府惊恐之余,到处通缉“共党女匪首大脚老方”。

1937年,陈少敏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同新婚丈夫一同南下工作。

翌年,她到河南任省委组织部长,在确山县“红色竹沟”主办教导大队,并兼任游击队政委。

不久,她率部东进与李先念会合,鄂豫独立游击支队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陈少敏任副政委。这位在边区人称“女将军”的副政委还带头赤脚下田。

“陈大姐,种白菜,又肥又大人人爱”的歌谣一时传遍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开始后,陈少敏任中原局副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部队被敌包围时,同志们劝她撤走,她却坚持留下。

当蒋介石下令“活捉李先念、王震、陈少敏“之际,中原军区部队已奋勇冲出包围圈。在突围的千里征途上,陈少敏虽然患病,却拄着一根树棍坚持随队行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