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铁马金戈 > 第1201章五万雄师

第1201章五万雄师 (第1/2页)

1947年秋季,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原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在山东鄄城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上级、原新四军军长陈毅。

第5师是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建立的7个师之一。第5师师长李先念不是陈毅的部下吗?但为何在六年之后,昔日的师长才第一次见到过去的军长呢?

这在中国抗战史上堪称奇迹!

究其原因,这就要从第5师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来说了。

第5师一直是新四军内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它孤悬在外,远离新四军军部,远离新四军其他大部队。

第5师官兵不要说平时无法到江苏盐城的新四军军部开会,就是作战行动、部队发展也是自己拿主意。

除了在组织编制上隶属于新四军,第5师完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可以用“四个之最”来形容第5师在新四军内的特殊性:位置最远、地盘最大、兵力最多、组成最杂。

首先是位置最远。

新四军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大江南北的华中地区为主要活动地区,相继开创了苏南、苏中、皖南、皖中、豫皖苏边等抗日根据地和苏南、江北、江南三个指挥部。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

1师、6师主要活动于苏中、苏南地区,2师活动于淮南地区、津浦铁路两侧,3师活动于苏北一带,4师活动于淮北地区,7师活动于皖江地域。

从中可以看到,新四军部队主要作战地域是在安徽、江苏两省境内。

唯独第5师是在远离新四军主力西边的武汉外围孤军奋战。

5师为什么离的距离这么远呢?5师的前身叫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带着延安委派的60多名老红军和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的一部战士合计160余人,以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的名义,从河南确山竹沟镇向武汉外围地区进发,执行中共中央赋予的挺进豫鄂边区,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这支新部队之所以用新四军的名义而没用八路军的名字,是因为当时八路军部队都在华北地区,只有新四军在华中有部队,为了将来部队的统一指挥问题,李先念所部才挂上了新四军的牌子。

经过近一年的战斗,新四军游击支队歼灭了沿途的日伪军,整编了多支抗日武装力量,形成党在中原地区的游击主力部队,在1940年1月3日正式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这一年的5月5日,中共中央指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是党的武装中的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独立战略单位”,在一时还不能与八路军、新四军取得地域上的联系,而处于孤悬敌后和日、伪、顽夹击的特殊环境下,“必须努力扩大自己”。

这就明确了豫鄂挺进纵队相对独立的地位和部队发展的方针。

到1940年底,豫鄂挺进纵队从几支分散的游击队发展成为兵力达1.5万人的游击兵团,活动范围遍及武汉外围的长江南北、襄水两岸。

与此同时,豫鄂边区党委成立,覆盖豫南、鄂中、鄂东等地区。

194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豫鄂挺进纵队下辖各部队一律使用新四军番号,全师1.4万余人。

1942年6月,为加强抗日根据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中央还任命李先念为中共鄂豫边区党委书记。

第5师正式组建后,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一直在远离新四军主力的外围地区。

1942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军部、华中局关于“第五师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建议。从此,5师就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直至抗战胜利。

其次是地盘最大。

在孤悬敌后的处境中,新四军第5师始终高举抗日大旗,顽强战斗,成为长江流域、华中腹地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

第5师官兵坚持在豫南、鄂中、鄂东抗战,创建了以四望山、京山、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将武汉外围的日伪军分割为数块。

甚至在武汉的郊县开辟了陂安南、陂孝礼、咸武鄂、武鄂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了对武汉的内层包围圈。

在李先念和鄂豫边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这支鄂豫边区人民的子弟兵逐步成长为日益正规化的游击兵团。

在1944年7月之后,新四军第5师还陆续组成豫南、豫中兵团,奔赴河南省中南部开辟新区,配合八路军王树声部创建河南军区。

新四军第5师组建以来,在抗战期间共对日伪作战1260余次,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4.37万人。

到抗战胜利时,鄂豫边抗日根据地横跨鄂、豫、皖、湘、赣五省,拥有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1300万人口,在38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为新四军最大的根据地,并成为我党在全国的几大战略区之一。

再次是兵力最多、组成最杂。

第5师在日、伪、顽的包围夹击中,努力生存发展,一面扩大主力部队,一面发动根据地农民参军加入地方武装、游击队。

到1945年8月,第5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5万余人,鄂豫边区民兵达30余万人。

同一时期,新四军各部队中,1师兵力有3.1万余人,2师兵力有3.3万余人,3师兵力有3.7万余人,4师兵力有3万余人,6师部队已并入1师由粟裕统一指挥,7师兵力有2万余人。

新四军各师的组成主体都比较清晰,第1师、第2师、第6师、第7师都有老新四军的血脉。

其中第1师是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部队改编的,第2师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改编的,第6师是原新四军的两个老支队改编的,第7师是新四军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和皖南事变的突围部队整编的。

而第3师、第4师则来自八路军,其中第3师是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的,第4师是原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的。

第5师的成分就相对比较杂了。第5师从河南确山一路出发,一路扩军,它陆续整编的有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应城县抗日游击队,豫南、鄂中、鄂东地区由党领导的多支抗日游击队,信阳、应山、随县等地农民的武装自卫队。

融入新四军第5师的部队可谓是五湖四海,并且几乎都是从非正规军发展而成的。

第5师番号撤销也较早。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的番号仍继续沿用了很长时间。新四军主力在陈毅带领下北上,接替去往东北的山东八路军防区。

罗炳辉率新四军2师、张爱萍率新四军4师、谭希林率新四军7师相继北上。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由1师师长粟裕统一指挥。

山东、华中的新四军部队仍长期保留各自番号,直到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中央决定撤销新四军番号,这些师的番号才正式成为历史。

黄克诚任师长的新四军3师于1945年11月抵达东北。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统一整编部队。

1946年9月,新四军3师8旅、10旅、独立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即后来的解放军39军。第7旅编入第六纵队。至此,新四军3师的番号不再使用。

新四军第5师番号撤销要早于它们。

1945年11月,新四军第5师与河南军区、八路军359旅在桐柏山区会师后组成中原军区。

中原军区成立了两个野战纵队,5师改编为第二纵队,原5师参谋长文建武任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的番号,在此时就已经不再使用了。

有一点需要注明,1942年年初新四军军部决定将1师与6师合并,6师部队由1师统一指挥,但6师番号对外仍保留,直到抗战胜利后。如果从时间节点上看,6师番号撤销应该早于5师。

最后来看5师的归宿

1944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新四军第5师活动地区成立鄂豫皖军区。1945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中央局。

在与王树声的河南军区部队和王震的359旅南下支队会合后,三路大军合编为中原军区,5师师长李先念被任命为中原军区司令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