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铁马金戈 > 第552章 代价与贡献

第552章 代价与贡献 (第2/2页)

1935年2月,留守红军在于都被敌人重兵围困。危急关头,项英、陈毅接到中央发来的“万万火急”电报指示,组织留守红军九路突围。

“三年游击战的艰苦程度不亚于红军长征,从时间上看,长征胜利用时两年,游击战坚持了三年。从牺牲的高级干部数量看,长征途中牺牲的军以上干部10余位,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牺牲的省级、军级以上干部不少于60位。”历史学家曾经忍不住掩卷叹息。

59岁的革命长者何叔衡在从于都转移至闽西时牺牲。由于牺牲的人太多,很少有生者带回死者的消息。鲜有人知道,这位党的创始人牺牲时的具体情形。

瞿秋白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劝降不为所动:“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36岁的瞿秋白在一处绿草坪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尔后从容就义。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长征时留在江西的人中间,牺牲的杰出共产党人比任何其他斗争时期都要多。”

作为未能参加长征的人,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精神远征。

1935年3月,时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在突围战斗中负伤被捕。

被敌人押解游街的他,拖着重重的镣铐,蹒跚着走过大庾(今为大余)人潮涌动的街市。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刘伯坚的意志并没有被敌人的有意羞辱所摧毁,这位内心坦荡的革命者写出了不朽的《带镣行》。

牺牲前,刘伯坚在给家人的信中说:“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如今,大余县伯坚大道,车流如织,尽头便是幸福大道……人民将刘伯坚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了这片他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上。

“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这在三年游击战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切断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国民党军队对游击区进行大规模“清剿”。

他们通过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将老百姓集中到平原,禁止群众随意进山。

游击队把做好群众工作当生命线,在他们看来,越是困难时候,越要注意执行党的政策。

据一些游击队员回忆,当地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进山砍柴机会,将粮食、食盐、情报等藏于挑柴的竹杠中送给游击队。

有村民因此遭到敌人的严刑拷问,但他们毫不畏惧地说:“我们要死就死一个,顶多死一个,不害共产党。”

在大余县池江镇,86岁的刘士华多年来守护着自家的老屋,也守护着对父母的记忆。

他的母亲周篮经常为游击队送饭、购买物资、探听敌情,游击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其为“周篮嫂”。

“国民党把我父亲打成重伤,用火烧母亲的头发、打断她的手指,逼问他们游击队员的下落,但他们没有透露丝毫。”刘士华说。

游击队员有时到群众家里去探望,看到他们有的被打断腿,有的被打掉牙,有的则被烧了房子,却依然毫无怨言地支持共产党,没有人不感动流泪。

人民,哺育了绝境中的红军将士。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红军游击队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在陈毅的《赣南游击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他所言:“就是这种始终不渝的生死同盟,保证了我们得以生存,走向胜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