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历史的天空 (第1/2页)
1934年5月17日,周恩来和朱德、王稼祥发布《中革军委关于划分军区分区及其目前任务的命令》,将中央苏区各军区及下属分区重新划分为五个军区:
江西军区、赣南军区、粤赣军区、福建军区和闽赣军区。
要求各军区在国民党军的远近后方,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新的苏区,钳制和吸引国民党军,协助红军基干兵团机动作战,以争取决战的胜利。
当天,中革军委发布命令,重新划分各军区作战范围,决定在赣南的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4县范围内设立赣南军区,担任中央苏区西南线的军事斗争任务。
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央书记处成员项英兼任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赣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机关设在于都县城。赣南军区辖第一、二两个作战分区和信康、南雄两个游击区,1934年12月又新成立信康赣雄军分区,后改称赣粤边军分区。
其中:第一作战分区于1934年5月设立,以杨殷、赣县为其作战地域,指挥部设在均村。
第二作战分区于1934年5月设立,以登贤县及于都县南部天心河以西为其作战地域。
赣粤边军分区指挥信丰、南康、赣县、南雄及定南、龙南、全南等地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为了加强粤赣边区武装斗争,中央分局和赣南省委决定成立粤赣边特委和军分区。李乐天为特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杨尚奎为特委副书记。
11月初,李乐天和杨尚奎率领特委机关和一营红军700多人上油山开辟游击区。?
1935年3月下旬,项英、陈毅到达油山与李乐天等会合。随后,蔡会文、陈丕显率领赣南省委机关和军区干部300人,也先后上油山会合。
三路会师油山的部队共有1000多人,汇成了粤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
接着,项英(化名老周)、陈毅(化名大老刘)在南雄油山大岭下召开特委、军分区和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制定“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具体部署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4月9日,粤军余汉谋第一军3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兵力4万多,重重包围油山游击区,进行长达半年的“清剿“。
特委和游击队采取积极灵活的斗争方式,把机关分散活动,发展党的地下组织,配合游击队挫败了粤军的第一次武装“清剿“。
粤军“清剿“计划失败,遂变换手法,利用叛徒破坏游击区,制造“北山事件“。?
1935年10月,叛徒龚楚带着30多人伪装成红军游击队窜到北山,骗取游击区后防主任何长林的信任,在龙西石包围杀害北山游击队和后防人员60多人。
接着,何长林叛变,带着龚楚寻找特委机关,幸被外出挑米的游击队员和哨兵机警识破。
特委决定迅速转移到油山。
转移必须通过梅关,可是梅关一带,国民党重兵把守,严密封锁,特别是小路更加戒备森严。
特委在离梅关40里的地方隐蔽了两天三夜后,陈毅决定待敌兵疲惫,避实就虚,出其不意,不走小路走大路。
在一个月色昏昏的夜晚,特委机关一行20来人,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大步穿过雄余公路,越过梅关要隘,胜利到达目的地。?
就地休息的时候,陈毅同志精神抖擞,诗兴顿发,挥笔写下了《偷渡梅关》:“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迟迟来。攀藤拊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