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通道转兵 (第2/2页)
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国民党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挽救危局。
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首先得到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的干扰,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未被会议采纳。
不过,会议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在中央红军行军路线上作了一些调整,命令中央红军西进贵州,沿黎平、锦屏北上,与在湘西活动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这就避免了中央红军钻入国民党军布好的口袋,遭受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便是著名的“通道转兵”。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博古等。李德因患疟疾发高烧没有参加会议。
经过激烈争论,毛主席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七座县城,于1934年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镇。
1934年12月31日晚上到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
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猴场会议后,中央红军渡过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湘江战役结束一个多月后,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作战的基本原则。
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者。
1935年2月5日,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等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到达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长征,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远征胜利结束。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
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