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被迫的长征 (第2/2页)
在于都县城濂溪路北门1号,矗立着一座老建筑——赣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长征前夕毛主席和夫人贺子珍就住在这里。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雄浑激昂气吞山河的英雄交响曲。
然而,当后人用各种美好的语言歌颂长征,赞誉长征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想到,长征是从痛楚的泪水中开始的,是一次失败后的大撤退,是红军当时唯一的迫不得已的选择呢?
这个话也同“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一样,是由毛主席说出来的。
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就写道:“左“倾中央的那些人,“要装着一个大国家的统治者来办事,结果是得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大流动——二万五千华里的长征。“他两次提出跳到外线,改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建议不被采用,“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就最后断绝,剩下长征一条路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曾多次说过,长征“英勇是英勇的,是拼命的,但却是被机会主义者引到这条道路上来的。把南方的根据地统统损失了,完全帮助了敌人蒋介石,我们被迫不得不走路“。
长征“是因为闷得很,想散步、逛马路,一散就散到陕北,还是因为犯了一点错误,我走——蒋介石请我们走?据我看,实在是他请我们走。我们是不想走,他就说你走吧!他下命令,没有办法只得走的。“
”你们以为万里长征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呀?这是犯了错误的结果。呆不住了,只好走呀“。
长征开始的时候,毛主席仍然没有发言权,更无法说出上面这番见解。
尽管他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是中央政府主席,却不能与闻长征这样的重大战略决策,没有人来征求和听取他的意见。
幸好周恩来提前将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的消息告诉了他,他才在于都着意对突围的路线作了周详的调查,随后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也基本上是按毛主席选定的路线走的。
起初,博古、李德甚至不想让毛主席随队长征。
用当时给李德担任翻译的伍修权的话说:“最初他们连毛主席也不打算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
毛主席被编入中央纵队三梯队。这个梯队除了毛主席和他的警卫班以外,其余全是马夫、挑夫等勤杂人员。
从1934年10月7日起,中革军委先后下达命令,要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陆续移交防务,秘密、隐蔽撤离战场,与中央第一野战纵队(又称“红星”纵队)、第二野战纵队(又称“红章”纵队)一起到于都集结。
10月中旬,中革军委颁布命令,将中央党政军机关编成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
10日傍晚,第一野战纵队分别从瑞金梅坑、田心圩、九堡和会昌的石门圩出发,向于都境内开进。
第二野战纵队从瑞金九堡、云石山出发,向于都境内开进。
至13日,两个纵队先后到达于都的岭背、禾溪埠、古田一带集结休整。
在此前后,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先后秘密向于都集结。
华卓然送别了叶媚媚,带着警卫员吴笛骑马来到瑞金城。
朱总司令派人来通知他,中央和军委、政府机关已全部撤出,警备师也应随后撤出。
华卓然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让祁宗先率一团先撤往于都,二团也于昨日去了于都,现在他率三团随总部行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我军与粤军陈济棠举行过秘密谈判,达成“停战借道”协议,我军如果经过,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