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临危受命 (第2/2页)
红24师的参谋长龚楚,生于广东乐昌,在24师掩护主力突围转移的作战中,他带领麾下在赣南一带展开游击战斗,多次重创敌人。
但因敌我众寡悬殊,部队伤亡惨重,又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此时的龚楚已然弹尽粮绝,陷入绝境,他彻底绝望了,对革命事业失去了信心。
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龚楚的内心产生了动摇,想要找机会叛变投敌。
于是,他在一个夜晚,找借口溜出部队,做了叛徒。
这件事情让龚楚悔恨终身,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龚楚年事已高,暮年心伤之时,他坐上了返回老家乐昌的火车,希望在那里了此残生。
就在这列火车上,龚楚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与世长辞。
同一个红军24师,三段不同的人生,有的人舍生取义,有的人甘愿同流合污。结局不同,评价不同,历史自有公论。
生命的价值不在乎长短,个体的幸福与否也不能说明上天没有公道。两个英雄虽然英年早逝,千秋万代却会铭记和感恩。
而一个叛徒,尽管活到九十高龄,也不过是虚度余生,用后半辈子进行忏悔和自责,一生难以走出那份羞耻。
无论如何,人民都将会记住那个英勇的红军24师,他们为红色中国保留珍贵的革命火种,给黑暗的旧中国留下来一丝光明和希望,让后辈们永远瞻仰铭记,在历史上永远留下悲壮凄美而又光辉灿烂的一页。
叶媚媚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她协助师长周建屏指挥,在周建屏负重伤、杨英牺牲后,毅然接过大旗继续战斗。
1935年1月底,国民党军队以十几个师近二十万兵力,加紧对中央苏区进行分区“围剿”。
在国民党军占领于都、会昌两县大部分地区后,又沿于(都)会(昌)河南北推进,企图将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及红军主力封锁在西江、黄龙、宽田之间的狭小地区,以实现其聚而歼之的目的。
形势十分危急。为避开敌人优势兵力,免遭被合围而全军覆灭的危险。二月初,中央分局召开井塘会议,讨论有关突围问题,未决。
项英只好连日发电报,向党中央请示。
二月五日,收到了中央书记处的紧急回电:“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临近苏区堅持游击战争……”。
据此,中央分局立即作出了转移的决定,机关部队全部转移到于都禾丰区。
2月18日,国民党粤军获悉留守中央苏区的机关部队全部转移走了,急令驻防会昌的部队行动。
第八师和驻守于都县城及其东部地区的第十四师、第九十四师沿贡江相对开进。
并沿途布防,构筑堡垒、加强警戒,企图切断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部队向东、北两个方向游击“溃窜”之路。
而后包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及其机关部队,一举“剿灭”。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共中央分局根据中央“二月五日来电”精神,决定:
以留守红军主力二十四师为主,游击运动至敌后,开展游击斗争,调动敌军主力,改变整个战略态势。
据此,红二十四师及于都独立团、东区游击大队数千人,在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的统一指挥下,主动出击。
部队从禾丰出发,直插于都县城南岸地区,计划伺机粉碎敌军布防,转移到敌后赣县、兴国一带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