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临危受命 (第1/2页)
组织上正式与叶媚媚谈过话,希望她能留在苏区坚持武装斗争。
组织上对叶媚媚说,本来想让她随红军转移,但因为她曾经在野战部队里长期任职,有管理部队的经验,所以组织上考虑让她担任红24师的政治部主任,以加强留守部队的领导力量。
叶媚媚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即刻去红24师报到。
红24师是被留下来的主力红军部队,直接受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的领导。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中央红军决定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希望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和围剿。
当时掌握红军命运的“三人团”,对于战略转移的目标还是模糊的。
他们初拟转移到湘鄂西去,那儿有红二和红六军团。在那儿开辟新的根据地,伺机再打回中央根据地。
至于同陕北红军会合,当时并没有想那么远,毕竟从江西到陕西,路途遥远,并非易事。
殊不知最不愿意做的,最后还是做了。这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也是红军历史上最为壮烈的一幕。
红军长征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参加长征的红军都是红军的主力部队。
不过在原苏维埃区域内,还留下来了一部分红军。中央和中革军委给他们的任务是,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牵制和掩护主力的突围转移。
为了迷惑敌人,为主力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这些部队还同时要做出主力仍在苏区内的假象。
它包括继续维护原有的办事机构、机关设施,以此来进行宣传战,让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正在组织力量与他们决一死战,而让敌人花费更多时间组织进攻。
而当敌人展开进攻的时候,留守部队便四下出击,布置疑兵,令敌人畏首畏尾,不敢轻举妄动。
或者带着敌人远离主力部队的撤离路线,以诱敌深入,使敌人总是找不到主力部队的确切位置。
这支部队便是著名的红24师,一个不惜自我牺牲,也要掩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的英勇部队。
这个红二十四师,忠实地执行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命令。
在被掩护部队拖延了一个多月后,敌军才发现了红军主力部队撤离的情况,懊悔不已!
但最佳的阻击时机早已错过了一一红军主力已经通过了敌人设置的三道封锁线。
叶媚媚到达红廿四师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去了。
这支部队的师长是周建屏,他1892年生于云南,毕业于讲武堂,是南昌起义中的主要军事指挥之一。
周建屏历经中央苏区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这次,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周建屏毅然决然挑起掩护主力突围的大任,带领红24师浴血奋战。
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通过地下组织辗转前往上海医治才捡回一条命。
1938年,周建屏在抗日的战火中不幸因病逝世,享年46岁。
红24师的政委杨英,1911年生于湖南宝庆,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百色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他原本是红7军58团政委,后调入24师担任政委。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转移的战斗中,杨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部队辗转应敌,不屈不挠,悍不畏死。
在会昌天门嶂突围战中,杨英身受重伤,不幸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