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2/2页)
至此,红军虽经近2个月浴血苦战,却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反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彭德怀部,在很短时间内,绕道山岭昼伏夜行,到达了江西中部的临川附近。
他以一部兵力部署在赣东北黎川方面,阻击汤恩伯兵团救援,而以主力包围攻击临川委员长前进指挥所。
指挥所设在临川第八中学,委员长这时正在那里指挥前线作战。
有一天晚上,临川附近响起枪声,经过短期的侦察,便知道了共匪有很大的部队到达赣东北与赣中。
此时抚州空虚,南昌后方没有军队可以增援。幸赖蒋委员长指挥若定,一面命令赣东北的汤恩伯兵团攻击当面匪军主力,同时要他迅速派兵,到抚州附近增援解围。
这时冷欣指挥的第四师、宋希濂指挥的第三十六师等约5个师兵力,都是能征惯战部队,他们接到命令,听到委员长指挥所被围的消息,都是英勇奋进,他们竟把彭德怀的主力囊括住了,而且节节胜利。
……经过不到一周之恶战苦斗,彭德怀部脱离战场。
一一上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当时战争的参与者邓文仪所讲的,是红军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浒湾、八角亭战斗。
当时一定极为惊慌的邓文仪,搞错了几件事。彭德怀的兵力不足两万。蒋军以九十八师防守临川,以第四师、三十六师、八十五师参加战斗,兵力两倍于红军。
但邓文仪也说出一些真情。当年幸存下来的浒湾战斗参加者,也不知道后来被指责为李德式硬拚仗的浒湾战斗,竟然差点端掉了蒋介石的老窠。
对红军来说,奔袭浒湾,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战役行动。但行动的目的不像邓文仪所述“围攻蒋委员长在江西临川的前进指挥所”。
红军并不知道蒋介石在临川指挥作战。中革军委的设想是以红七军团深入抚州地区活动,牵动围攻苏区的南进之敌回援,然后运用主力一、三军团与回援之敌在运动中决战。
1933年11月11日,红七军团发起浒湾战斗。攻击未能奏效。敌向浒湾方向紧急增援。
12日,红三军团投入战斗。攻击也未能奏效。
13日凌晨发动总攻,攻击动作也不一致,天明以后敌机12架前来支援地面部队,低空猛烈轰炸扫射。
这是一场恶战,这次作战从战役指挥到战术、技术上都有教训。
战役指挥中通讯联络差,军团之间未能协同配合。当三军团迂回到敌后,向敌人猛攻时,七军团不知道;而当敌人向七军团猛攻时,三军团又不知道,所以未能配合上,打成了消耗战。
从战术上看,敌人在向我发起反击时,派飞机、装甲车协同步兵作战,这是红七军团未曾经历过的。
五十八团团长是一位打游击出身的干部,人称“游击健将”,打仗很勇敢,但从来没有见到过飞机轰炸的场面。
敌机集中投弹,他叫喊:‘不得了啦,不得了啦!‘其实他不是胆小怕敌,而是没有经过敌人空袭的场面。
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
这次敌人以两辆装甲车为前导冲击他们的阵地,部队一见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浒湾、八角亭战斗历时3天,毙伤敌人520多人,红军伤亡和失踪合计1095人,伤亡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