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铁马金戈 > 第417章 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417章 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1/2页)

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苏区范围一下子扩大到30多个县;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取得很大成绩;主力红军扩大到约10万人;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亦有很大发展。

但是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和重兵进攻,客观上也存在不少困难。如果这些困难能足够重视并且想方设法克服,打破敌人围剿不是不可能,而是大有可能。

但当时的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等却认为,这次反围剿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阶级决战。

所以他们在军事战略上,拒绝和排斥红军历次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继续实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

这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

因而,在国民党军围剿前夕,中革军委不是及时有效地组织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准备,而是命令由红3军团、红19师为主组成的东方军和由红1军团、红14师为主组成的中央军,继续在闽西北地区和抚河与赣江之间地区对国民党军实行不停顿的进攻。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持续作战而未休整和补充的情况下,即于9月下旬仓促开赴中央苏区北线迎击国民党围剿军。

红军在北线受挫,原本与国民党军在抚河与赣江之间进行决战的计划被迫放弃。

9月25日,完成围剿准备的北路军,以3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起进攻。

东方军奉命由福建省将乐、顺昌北上,拟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国民党军,进而与敌在抚河会战。

28日国民党军占领黎川。中革军委为恢复黎川,再令东方军以一部阻止黎川国民党军南进,主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

又令中央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以保障东方军收复黎川。

10月6日,东方军在向硝石前进途中,于洵口、飞鸢与由黎川前出侦察之国民党军3个团遭遇,将其大部歼灭后,于9日进攻硝石。

国民党军依托坚固堡垒据守,东方军攻坚数日不克,伤亡严重。中央军主力阻止南城援军也未能达到目的。

至13日,围剿军4个师进抵硝石,东方军被迫撤出战斗。

17日,蒋介石命令围剿军继续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18日,驻南城4个师由硝石进到潭头市,其先头和黎川之3个师又1个旅进占资溪桥。

在此情况下,中革军委仍令红一方面军主力插入国民党军堡垒密集地区实施强攻。

22日,红军以3个师攻击资溪桥和潭头市,主力集结于石峡、洵口、湖坊地区,准备突击被牵动之敌。

国民党军据碉坚守,红军连攻4天未克。

28日,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7、红9军团。此后,中革军委又令红7军团伸入抚州附近地区活动,企图调动金溪及南城、南丰之国民党军。

11月11日,红7军团向浒湾进攻时,在八角亭附近遭到由金溪县城、琅琚和浒湾出击之国民党军的夹击。

红3军团闻讯驰援,在八角亭东南受阻。

12日红军又向敌阵地攻击,遭受重大伤亡,被迫撤出战斗。红7军团也在阵地被突破后撤退。

15~17日,奉命由荐源桥至棠阴的国民党军堡垒线间隙北出作战的红军中央军主力,在云盖山、大雄关遭围剿军5个师的攻击,伤亡严重,被迫向苏区内转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