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兵锋所指 (第1/2页)
在中央根据地进行三次反“围剿”斗争的同时,鄂豫皖根据地也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
从1930年冬到1931年夏,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先后进行两次“围剿”。
第一次“围剿”从1930年11月开始。国民党当局调集兵力近10万人,企图以主力突入根据地,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然后分区“清剿”。
12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占领黄安七里坪。这时,红一军主力已去皖西,鄂豫边只有地方武装和刚由鄂东赶来黄安、麻城地区的红十五军。
在这种情况下,以曾中生为首的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军委确定,鄂豫边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在内线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牵制、袭扰和打击敌人。
红十五军在蔡申熙、陈奇率领下向商城南区转移,迅速会合红一军在外线打击敌人。
12月6日,红一军军部率第一、第二师在商南同该军第三师会合。
12月中旬,红一军歼敌一部,并一度包围六安,威逼霍山。
12月30日,又在游击队的配合下,歼敌三个团,毙俘敌团长以下3000余人。
随后,红一军第一、第二师西返,1931年1月3日在商城以东歼敌一个团。
到1月初,深入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由于遭到广大军民游击战争的袭扰和打击,又看到红一军主力已回到鄂豫边,遂向城镇据点退守。
至此,第一次“围剿”被打破。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在商南与红十五军会合,合编为红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曹大骏任政治部主任,全军1.2万余人。
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正式组成,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
3月上旬,红四军主动出击平汉路,在双桥镇歼敌一个师,俘敌5000余人。
1931年3月至5月,国民党当局调集兵力约10万余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分别对黄麻、鄂东南、皖西地区发动进攻。
4月上旬,国民党军队攻占皖西的麻埠并向金家寨进犯。这时,刚刚到达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代表张国焘,与中央委派担任鄂豫皖省委书记的沈泽民在商南会面,决定集中主力首先打击深入皖西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
4月20日,红四军军部和主力两个师从商城以南东进,同原在皖南的一个师会合。
4月25日,红军以一部分兵力牵制麻埠的敌人,另集中四个团的兵力全歼独山镇守敌一个多团,毙伤俘敌2000余人,并收复皖西被敌占领的地区。
与此同时,警卫师、红十师第二十八团与地方武装相结合,给进占新集、七里坪的敌军以不断的袭扰,迫使敌军撤回罗山、光山。
5月,由皖西南进的红四军主力在新集以北毙俘敌近千人,后又转向南线,在黄安、宋埠之间再歼敌四个营。
至此,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又被打破。
张国焘、陈昌浩等是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央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
1931年5月,成立以张国焘为书记兼主席的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事委员会,撤销以曾中生为书记兼主席的鄂豫皖特委和军委。
从此,“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鄂豫皖根据地得到贯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