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毛主席称呼的由来 (第2/2页)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曾指出:“这种宣传鼓动是选举胜利的先决条例。如果群众不了解选举的目的意义,群众就不会很热心地参加苏维埃的选举,也不会使当选的分子百倍增加他们的勇气。”
第二步是划定选举单位。工人以生产企业为单位,农民以村为单位,城市划分街道选举。
中共苏区中央局特别强调:选举单位尽量要小,确保大多数选民都能参加选举,并使更广大的工农群众紧密地围绕在苏维埃周围。
第三步是进行选民登记并公布选民名单。
在选举开始前的两个星期,由选举委员会按选区进行登记。在选举大会前3天张榜公布名单:用红纸抄写选民名单,用白纸抄写被剥夺选举权的人的名单,群众称其为“红榜”和“白榜”。
3天的公榜,让大家检举揭发是否有“白榜”的人写到了“红榜”上。
1931年秋,毛泽东将红色政权比喻为金字塔,塔基为红色政权的基层组织城乡苏维埃,选民参加城乡苏维埃的选举,选出自己信任的代表,管理苏维埃,就是用磐石建立坚固的塔基。
毛泽东形象地说:“你们看,这个塔脚不都是石头筑的吗?所以这个塔是坚固的,如果掺杂一些污泥浊土进去,这个塔就不会有这样坚固了。我们要建立坚固的苏维埃,就要从不使一个地主富农资本家偷取选举权做起。”
第四步是推荐并公布代表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由党组织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并提交选举委员会。在选举前,选举委员会将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再次征求选民的意见。
候选人与应选人采取差额选举办法,如上杭县才溪乡应选代表91人,而候选人则有160人。
候选人名单一村贴一张,选民在候选人名字下面打“√”或画“×”,或注“好”、“不好”,“同意”、“消极”等字样,对每个候选人进行评价和讨论。
才溪乡候选人王保子的名字下面,画了20多个“×”,被撤消了候选人资格;才溪通贤乡的选民,把乡党支部书记和乡苏主席的错误检举揭发出来。
群众反映说:乡党支部书记“把13担好田留给自己”,乡苏主席“做募捐工作,没有发布清单,无数算”。
这样,两人的候选人资格被取消。瑞金沙洲坝有几个对革命工作消极怠工的候选人,经多数选民的反对而否决。
第五步是选举。
考虑到广大工农群众大都目不识丁,苏区的选举方式主要有举手表决和用黄豆当选票两种。
选举时,主持人逐个介绍候选人情况,介绍完一个,选民就用举手或投黄豆的办法进行表决,得票多者当选。
在苏区时期,乡、村苏维埃的选举是最基本的选举。区、县、省和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分别由下一级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实行间接选举。
工农群众选举产生了各级苏维埃代表,并将自己管理国家的意志通过代表予以实现。当苏维埃代表违背了大家的意愿,选民有权对其监督或召回。
“一苏大会”后,苏维埃中央政府作出规定,要求“苏维埃的代表应该经常向选民群众作工作报告,征求群众对于苏维埃工作的批评。”
“凡是代表有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违背选民的意愿及违法乱纪的行为,无论是代表会议,还是原选区选民,均有权撤销其代表资格。”
1932年仅瑞金一县,撤换县苏代表3人,乡代表21人,被代表会议开除7人。这一举措,确保了苏维埃代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