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毛主席称呼的由来 (第1/2页)
11月19日这天,是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的第十三天。
也就是在前几天的会议中,代表们表决通过了苏维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和经济政策等法令。
进入会场后,代表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入口处的台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按序坐到厅内的木条凳上。
8时许,当日大会主席团值日主席周以粟、梁柏台、曾山、陈正人等走上主席台。
片刻,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以粟宣布:“今天进行大会选举。”
接着,周以粟将63名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的简历逐个作了介绍。选举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对63名候选人逐个举手表决,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
最后,周以粟宣布:63名候选人全部当选。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响起,持续了十几分钟。
同时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这个由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堪称最为精干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叶坪村的樟树林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以全票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当选举结果出来后,会议主持人任弼时大声提议:“现在请毛主席讲话。”
听了任弼时的提议,委员们开始一愣,片刻,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了毛泽东,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此,人们开始称呼毛泽东为“毛主席”。
毛泽东站起来朝大家挥了挥手说:“同志们,我们过去握锄头把子,扛枪杆子,今天又要握起印把子。过去我们只会种田,会做工,后来学会了打仗,现在还要学会治理国家。”
毛泽东接着说,我们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的是苏维埃代表大会制。
他特别强调道:“工农群众的意志,是苏维埃国家权力机关的唯一源泉。”
当日,毛泽东挥笔题词:“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当时出席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共610人,他们都是来自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赣东北、湘鄂西、琼崖等苏区以及红军、全总、海员总工会、朝鲜族的代表,是从基层起一级一级选举出来的。
其实,为使选举广泛、民主,早在1930年9月26日,全苏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就颁布了《中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苏维埃区域选举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选举的代表名额、选区划分、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
关于代表比例,《条例》规定:出席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居民每20万人选举代表1人,红军每600人选举代表1人;省一级代表,居民10万人选举代表1人,红军每400人选举代表1人;县一级代表,居民每3000人选举代表1人,红军每100人选举代表1人。同时,《条例》对乡、市苏维埃代表的比例,也作了明确规定。
《条例》发布后,苏区各地组织了选举委员会,并很快开展了选举工作。
选举分5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宣传动员,努力让工农大众了解《条例》的精神,认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性,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宣传形式除印发宣传材料外,还组织了宣传队深入乡村厂矿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