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安抚怀柔巧布局,分化瓦解保平安 (第2/2页)
赵勇心中盘算着,商业特区对扬州的吸引力确实巨大。但他仍想试探朝廷的底线,说道:“郑大人,扬州一直支持朝廷,只是这税收调整,涉及众多商户利益,还需从长计议。”
郑毅微微一笑,说道:“节度使的顾虑我理解。但朝廷已考虑周全,会对受影响的商户给予一定补贴,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而且,若扬州能率先执行,必将成为其他藩镇的表率,陛下定会重重嘉奖。”
赵勇权衡利弊,觉得朝廷给出的条件确实诱人。加之他本就不想与朝廷彻底决裂,便答应尽快执行朝廷的商业税收调整政令。
在使者们与藩镇周旋的同时,李轩在朝廷内部也在积极布局,分化瓦解藩镇势力。他暗中联系那些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藩镇,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赏赐,让他们在藩镇之间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对于那些摇摆不定的藩镇,朝廷派遣官员深入其中,宣扬朝廷的政策和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
而对于那些仍冥顽不灵、妄图挑战中央权威的藩镇,李轩则下令兵部加强军事威慑。边境地区的军队频繁调动,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向这些藩镇展示朝廷的强大军事实力。
在朝廷一系列恩威并施的举措下,藩镇之间的联盟开始出现裂痕。一些原本与幽州、扬州藩镇暗中勾结的小藩镇,看到朝廷的强大和怀柔政策,纷纷倒向朝廷。他们主动向朝廷汇报其他藩镇的动向,为朝廷掌握藩镇情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朝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幽州藩镇和扬州藩镇在朝廷的恩威并施下,态度越来越温和,开始积极配合朝廷的政令。其他藩镇见状,也纷纷效仿,大唐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李轩得知消息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深知,此次化解藩镇危机,只是暂时的胜利。要想彻底解决藩镇问题,还需要从长计议,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制度。
在朝堂之上,李轩对大臣们说道:“此次藩镇危机,让我们看到了朝廷在地方治理上的不足。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对藩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李轩与大臣们开始商讨如何进一步改革藩镇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如削弱藩镇的军事权力,将军事指挥权收归中央;改革藩镇的财政制度,加强对藩镇财政的监管;定期对藩镇官员进行考核,选拔忠诚能干的官员担任要职等。
在未来的日子里,李轩将继续带领大唐人民,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不断完善制度,大唐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彻底解决藩镇问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