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方先觉壕 (第2/2页)
在壕沟的前方,守军还会设置铁丝网,铁丝网前方还布置了连环的地雷区。
try{ggauto();} catch(ex){}
而且这样的工事不止一个,顺着周围山脉成了一连串。
那么方先觉壕是如何杀伤鬼子的呢?
首先就是壕沟前面的地雷区,等鬼子好不容易出来,又到了铁丝网障碍物区,这里守军可以居高临下杀伤鬼子,而鬼子由于布满障碍物行动困难。
等鬼子好不容易付出代价突破障碍区来到壕沟边缘,面对山上守军阵地的枪声,他们几乎不假思索的沿着壕沟外侧斜坡顺势直冲壕底。
只要进了壕沟,守军看不到,也很难打到,自然安全了。
然而,一旦进了壕沟,就死定了。
沟底的倒刺让他们疼痛难忍,壕沟的两端,都构筑了机枪掩体,每个掩体内都安置了机枪------不是1挺,而是6挺。
12挺机枪同时开火,配合山上守军雨点般的手榴弹,让鬼子只能留下一具具尸体。
最后,鬼子突破方先觉壕的办法竟然是沟底被尸体填平。
那么鬼子不能想办法炸毁这些机枪吗?
跟鬼子打了七年了,就是头猪也长进了。
虽然国军那边不会共享,但是他们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壕沟内的机枪掩体不是随便搭个架子或挖个洞,放上几挺机枪,而是一个坚固的堡垒。
这些堡垒基本是在山底挖的山洞,只有少部分露出在壕底。
堡垒的内壁全部用铁轨、枕木、大石头砌成,非常坚固。
普通的手榴弹,手雷,掷弹筒根本拿这种堡垒没办法。除非用十几公斤重的炸药包。
即使工兵抱来炸药包,不停吼叫的12挺机枪,头顶滚落的手榴弹,也不会给他们安放的时间。
为了避免机枪手被鬼子火力压制,堡垒射击孔都在侧面,能够形成交错密集的火力网。
既能封锁进入壕沟的鬼子,又能避免被鬼子密集的弹雨打进来杀伤机枪手。
堡垒内有射击室、弹药室、掩蔽部,三层重叠,形成一个独立据点,可容纳20到30人,差不多一个排的兵力。
堡垒内部还有一条隧道通往后方主阵地,以便指挥联络、补给增援。
而且两侧堡垒都修在壕底两侧,鬼子火炮不论直瞄还是曲射都打不到的地方。
更令日军头疼的是主阵地各山之间的“方先觉壕”。
当时的第10军,除了削出“绝壁”外,还在横向两个山包之间的平地上挖出标准的“方先觉壕”,拦在日军前进的道路上。
就算鬼子绕道后方,那就更惨了,两边都是这样子的工事,除了丢下一具具尸体,别无办法。
有些地方没有挖壕沟,也都被削成了绝壁。
“绝壁”和“方先觉壕”连成一体,没有任何间隙,进攻的日军要么向“绝壁”冲锋,要么去填“方先觉壕”。
在主阵地上,“绝壁”一个又一个,“方先觉壕”一条又一条,构成一片严密的纵深阵地,以致日军伤亡累累而又寸步难行。
“我军既无法靠近,更无法攀登,此种伟大之工事,实为中国军队多年以来与我军作战智慧之结晶”
这是日军战史中对于方先觉壕的评价。
遗憾的是,当时的国民党没有认真总结第10军的胜利经验,这些卓绝的工事也没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