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枝 第46节 (第1/2页)
“多谢伯母,等我出了月子,定会到府上道谢。”萧惋从心底里感激王夫人。
送走了王夫人,萧惋陪着女儿睡了一会儿,醒来时发现女儿已经醒了,不哭不闹地睁着大眼睛看着她,见她醒了便咧嘴笑。
萧惋不自觉也跟着笑,细细打量女儿的眉眼,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孩子哪儿长得都像温顾,竟没一处像自己的。
想起温顾,萧惋的笑容变淡,也不知仗打得怎么样了,温顾何时能回来。
“画扇,拿笔纸来。”萧惋给温顾写了一封信。
自温顾出征后,她时常写信,想起什么写什么,大事小事一箩筐,比如罗师傅又研究出了什么新菜式,京城里有什么有趣的传闻,兵器铺子赚了多少钱等等,全都写下来,每个月能写满十张纸,一个月往北边寄一次。
但是从来都没收到过回信,不知是温顾没时间写信,还是根本没收到她写的那些。
不管是哪种情况,她生下女儿这样的大事,定要让温顾知道的。
“夫人,今日写的加上之前的,已经十多张了,让管家寄出去吗?”画扇收拢着萧惋写好的信问。
“寄出去吧,把今日写的放在最上面。”萧惋点头,话音刚落,孩子突然哭起来。
萧惋手忙脚乱地抱起女儿,“阿媛不哭。”边哄边问,“这是怎么了?”
乳娘过来说:“夫人,小姐可能是饿了,让奴婢下去喂奶吧。”
画扇一边封信一边说:“小姐只有饿的时候才哭两声,比寻常人家的孩子都乖。”
“是个安静的性子,像我。”萧惋心中欣慰。
“小姐长得也像夫人,皮肤白着呢,一点儿也没随将军。”
萧惋在心中暗道:“那是你们没见过温顾的真实相貌。”
凡是见过温顾真实相貌的人一眼便知,这孩子像温顾多一些。
坐月子期间,萧惋清闲得很,家里的事有管家,铺子的事有王若筱和吴三,孩子的事有乳娘和王夫人,她每日只需要吃好睡好便可。
出了月子,萧惋觉得自己比起生孩子之前更胖了。
“袖口都紧了,胖成这样可怎么出门啊。”萧惋照着镜子,捏了捏自己的脸。
“夫人之前太过单薄,现在才正好看呢,问雪已经去常去的那家裁缝铺子给夫人改尺寸了,过几日新做的秋衣便能送来。”画扇替萧惋梳好头发。
用过早膳,乳娘把孩子抱过来。
如今阿媛比起刚出生的时候长开了些,看着愈发好看了,萧惋抱孩子的动作也熟练起来,她从乳娘怀里接过女儿,笑着说:“阿媛,娘带你出去晒太阳。”
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没多久,感觉怀里没了动静,萧惋低头一看,果然睡着了。
问雪进来说:“夫人……”
“嘘……”萧惋示意问雪小点声,问雪立即噤声。
把孩子交给乳娘,“抱回屋里吧。”接着,萧惋看向问雪,“出什么事了?”
“夫人,今日奴婢出门,听见街上有人谈论,说是前线兵马粮草不足,若是朝廷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持,恐怕我们靖国会败于北羌。”
萧惋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行军作战最重要的便是要有充足的粮草,若是粮草不足,那敌人都不用动一兵一卒,只需要等靖国的粮草耗尽,到时候,无论温顾再厉害都没有用。
“此事是真是假?”萧惋神情凝重。
“奴婢确实听有人说起此事,可是此言真假倒是不敢下定论。”
街头巷尾的传言没几个是真的,但是此事事关温将军的安危,问雪不敢不禀告萧惋。
虽然不知真假,但是萧惋不敢怠慢。
如今靖国国力已不比从前,多年来天灾连连,百姓日子不好过,国库更是空虚,若说战前粮草不足,确实有这个可能。
当务之急是确定这传言的真假,萧惋知道温顾与兵部的官员私交不错,她差人去打听,发现粮草确实出了问题。
不过不是靖国没有粮草可供给将士们,而是负责粮仓守卫的人玩忽职守,被北羌的人钻了空子,一把火将粮草烧光了。
皇上为了保证此次战事顺利,在大军开拔之前,已经将最大限度的粮草都供应了出去,如今国库再也拿不出东西送到前线了。
整个平南王府都被一层阴霾笼罩。
萧惋得知粮草一事后,失魂落魄地坐了半晌,几个丫鬟怕萧惋过于忧心,都在一旁极力劝解。
“温将军这么多年来从无败绩,这次粮草的事,也一定会有办法的。”问雪说。
萧惋在心里想:“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弄到足够的粮草送到前线,可是靖国没有那么多粮食。”
不是无钱买粮,而是无粮可买。
收成不好,百姓们也是要吃饭的,那百姓们的粮食从哪儿来?
各国之间都有通商往来,粮铺自然可以从他国进购粮食以供自己人生存。
就像她开的兵器铺子,北羌有兵器,南齐买兵器,她也可以从南齐买粮食。
她有嫁妆,还有兵器铺子赚的钱,加起来应该能买不少粮食了。
“叫吴三来。”萧惋并不懂粮食的行情,也不知道自己的钱能买多少,温顾说过,吴三常与别的国家有货物往来,他一定知道。
吴三到了平南王府,听了萧惋的想法,起初吃了一惊,接着便在心底感叹,这温夫人的行事作风,倒是越来越像温将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