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宋军撤退 (第2/2页)
幸好,在这一点上,孙权称得上是经验丰富了。
进攻合肥不一定会发生战斗,更多的是对峙。过去面对着满宠、曹睿、蒋济和文聘等人,他孙权总是能及时察觉对方的阴谋,果断脱离对峙,进行撤退,让敌人的阴谋诡计无法得逞。
杨沂中很是感慨,作为一个原西军的将领,他这辈子打了不少的仗,其中有不少的仗是败仗,也进行过多次的撤退。
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撤退的如此干脆,如此的整齐,又是如此的有条理。
他们的陛下除了打水战是一个天才,在撤退方面也是一个天才,不知道要吃到多少败仗,用多少将士的鲜血才可以练就出这样的撤退技能。
宋军的撤退并不是一哄而散的,更不是一个比赛谁跑的快,希望自己的队友成为垫背之人,而是依次撤退,轮流殿后,整齐划一的撤退。
先撤退的军队走不了多远,就占住险要地形,等待着后续军队的撤退,第二支军队撤退的更远,占领另外一处险要的地点。剩下的军队如法炮制,等待所有的军队都撤离了之后第一支军队才继续向后撤退。
这样即使金人发现了宋人要撤退的图谋,展开追击,也不会造成军队全线的崩溃。
人一旦犯下了第一个错,很快就会犯下第二个错,至少孙权是这样认为的。
在他的眼中,完颜宗弼就是那个连续出错的人。因为这一次他非但没有追击,反而撤退了,甚至连在陈州的完颜活女都没有任何的动作,眼睁睁的看着宋人处于下风的军队从容退却。
对于完颜宗弼这样的行动,孙权只能用幸运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因为他发现,大宋的军队连撤退都不会,或者说太会撤退了。
有好几支军队不服从他的命令,擅自撤退,不仅打乱了孙权精心布置的撤离计划,更差点冲乱了整个队伍。还有一些人直接做了逃兵,上山落草为寇去了。
这还是大宋号称的精锐部队,孙权甚至怀疑,这些精锐就是因为特别能跑,把自己的队友全部坑死了,依靠着自己的资历才成为精锐。
过去孙权认为吴国的有些部曲已经够拉胯了,但是他发现大宋的精锐有时候更拉胯。
而且大宋的拉胯还更坑,那是因为在操练和检阅这些军队的时候,这些军队真的非常精锐,阵法和队列非常整齐,除了身上缺少一点血气,不管怎么看都是精锐。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权不得不杀死好几个队将,才止住了这股“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风气”,在甚至改变了自己坐镇中军的计划,而是带领着自己的亲卫来回巡视军队。
在金人的“配合”以及不错的“运气”之下,除掉那些自行溃散的军队,宋人的军队在孙权的带领下几乎“无伤”的撤回了襄阳。
“陛下真非常人。”在襄阳的刘锜忍不住赞叹道,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