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我皇千秋万岁 (第1/2页)
“没有叫住吗?”
杨丰看了李如松一眼。
李都督因急赶卫辉而只带了五百名亲兵逃跑。
原来对方的兵力很多并且都相当悍勇,最后他们没有拦截潞王的进攻,只打垮了他的后卫并且俘获了数名姬妾...
“那就算了,真的抓到的话还是令皇上为难的。”
杨丰表示。
他原来已经计算过,就是这样的后果。
潞王不南下即位,在此怎么御驾亲征呢?
但一时并不着急,毕竟此时潞王尚未到达南京,也没有明目张胆地即位昭告天下。
最新消息说,自己来到兖州后又应邀来到衍圣公府估计要去捞一把,以前他们是从卫辉那里带来100多万两钱,不料却遭到李如松偷袭,大部分被拦截,实际上李如松跑五百里也正是冲着这一点。这条消息让人很兴奋。但是这条消息却让人有些不高兴,因为这成了一个谜:现在兖州府里有那么多的钱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潞王就藩仅不足10年,积累家业近200万,但此前已被迫捐出50万,李如松再截将近100万,其余亦有数十万之众,故至衍圣公府击秋风在所难免。
可怜衍圣公。
李如松笑了笑,递过一本帐簿。
““开原伯请过了。
他说。
“我可不想看到这玩意儿,反正您多留200万就可以了!”
杨丰笑眯眯地说。
“开原伯!说好对半分呢!一共多了不足300万呢!”
““这样也好,你们叫手下哥哥们把潞王府里抄来的宝石珍珠之类的东西也分给我半颗吧!
“额,嗯,然后又留200万!”
““没错,就是爽快的家伙,没有必要在意这些细节!
杨丰说着,顺手接过账簿,团成一团,径直丢进窗外春雨里。
如此李如松这一趟搜刮,共为自己带来了400万入帐,再加上以前留下的、现在杨丰手里可以用的钱,一共也有800万了。
尽管随后许多地方的赋税肯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能拿到手,但是朝廷并不发给藩王俸禄,其实养得京城文武官员少得可怜,再加上京畿各地的兵力,以京营、蓟镇为主的总兵手下募兵。所以每年春天,朝廷都要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大量士兵充军。这一切都要用足够短的时间,总之马上就要有一大笔收入拿到手,惟一的问题就是开春后由于漕运断运,粮食恐怕更加吃紧。。。。
也并不严重。
无法达到灾荒。
况且那时还应该御驾亲征,能在南面吃顿饭。
“李大哥,现在这种情况您也理解了。逆党作乱比比皆是。朝廷赋税不能征收,漕运断绝。下一步还要征伐逆党。那么多文武百官还要供养。”
杨丰絮叨起来。
““开原伯要说些什么?
李如松机警地问。
“非常简单,我没有钱去管辽东,后来辽东钱粮都要靠自己来解决。
“开原伯你做不到。辽东还剩下10万军队呢!”
“有没有10万元?”
“8万3千3百24人
“实数呢?”
“呃?”
““李大哥,我在辽东就不计较了。
不过,您放心吧,朝廷要封您为巡抚辽东军务、赐您尚方宝剑、文武百官先斩后奏、辽东巡抚兼巡按御史、各道、全部裁撤、是您要更换地方官随您的便、只要推荐朝廷就行、朝廷要封您、反正是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外什么事都是您说了算。
意外不是意外?
偶然不是偶然?”
杨丰笑眯眯地说。
“开原伯、李并无意外,阁下也不过顾不得北方,要哄骗李替您守好背,待您解决别的问题后,不相信您能真正弃辽东而去,到时李替您做这苦力,下场也只是一场空。”
李如松漠然地说。
““要是到时你力气大了我就应付不过来了怎么办?
当年你当辽东王,就连你们李家几代都当辽东王,要知道,前途如此光明,何乐而不为呢,左右逢源辽东打不过你们李家,而你们李家趁我南方顾不上之机,很快就把辽东控制完了,您说拥有8万军队,只要您真的拥有8万精兵强将,我当然对辽东不感兴趣。
毕竟办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注意代价的,既然我再降服辽东就需要用几十万军队,而且还要伤亡以十万贯计、消耗不计其数的钱粮,那么我何不降服呢,前提是你们是大明臣子!
其余的都应该去经商了呗?
归根结底跟江南相比,你那个地方实在是一文不值!
试试吧!
何不一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