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这一届的人不可能 (第1/2页)
““我就是偷了鸡蛋,也没有蚀把米!
朝阳门城楼,赵阁老人望着门外列阵的辽东军团不禁凄然长叹。。。。
实际上,他们对偷袭京城并不知情。
这是迫于无奈顺天士绅所为,正如先前引寇。
此时伴随着杨丰动手抄家分田,可谓是顺天南海北有本事的人纷纷抵制。
没有抵抗是不行的!
这些掌握朝廷大权的南方人摆明是要牺牲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寄希望于皇帝与朝廷之间,不希望被杨丰破坏美好的生活也只有打仗、退避三舍,哪一个士绅能诚实地等待自己分到田地呢?杨丰到河南来做县令,给百姓分田地,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事情却不那么简单:老百姓不愿意分田,为什么呢?不分田地那还得纳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食,这简直忍不下去呀!
只是这几位士绅分道扬镳。
贾维钥等想到的绝招就是引寇,不幸已败北,李松、马文卿想到的办法就是联系李家偷袭京城,杨镐为之推波助澜,自己与袁可立联系,袁可立纯为锄奸之意,马命那几个人因杨丰而动之以利。这些人也确实是为了打击袁、杨集团才行动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在做什么坏事。因为袁、杨集团内部存在着矛盾冲突,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产生内讧。他们是世袭锦衣卫官员,手里拿着卫所里的田,杨丰盘点的也是卫所里的地,天津的那些将军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可是心知肚明,杨丰对于天津的那些将军还是留着点底线的,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与众不同。
以前在外城她们所住的坊选举成员时都明确将她们排斥在外。
这摆明是为了应付它们,既如此,它们自然是先出手的人。
可谓是在杨丰这一共同敌人面前,顺天府所有力量团结一致,士绅与勋贵、官吏与走私犯、放贷之高手与压榨军户之将军,为了消灭这一敌人而建立起心照不宣的联盟...
但是仍然以失败告终。
并引狼入室。
杨丰是饿狼李如松是不是个善男信女?
杨丰索要的圣旨才过半时辰便送达李如松。
由于山东三王、衍圣公叛乱作乱,为让周边各藩镇放心,陛下特派英国公张元功、司礼监宦官卢受对各藩镇进行宣慰,从辽东、山海关二镇、京营等地调来精兵3万人,在中军都督府左监李如松总督的陪同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王东征”,也是明王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第一次远征边疆地区。这次远征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明朝的边防体系。而且整个宣慰过程都会由北面代王出发,再南行至太原宣慰晋王、再南至宣慰辽王、走出太行山转慰赵王、再南至潞王、郑王、唐王、崇王、最后折还周王。
首批只有这9名幸运儿。。。。
叭,9个倒霉蛋。
但凡有一点头脑,就会明白它在做什么。
3万军队。
不榨一个300万无愧于这样的阵势么?
自杨丰问世以来,这个捞钱单位就升了级,以前十几万算多少,如今不到几百万就羞于启齿。
而且李如松马上就领了旨。
并故意将自己从辽东带出来的3万军队带进京城,如今在此示威,自己不仅要提醒杨丰注意,自己还要提醒衮衮诸公注意,日后还是哄骗自己为好,否则自己手下的精锐军团可是真与杨丰为伍,自己这是想对朝廷说,能成为董卓的不止杨丰一人,还有自己。。。。
天下健,岂唯董公?
全都学不好。
““接下来忠臣义士去哪里了?
沈阁老人捋须动情地说。
然而,当前情况这样做对它们有利。
他们想要的,是北方士绅与杨丰之间永不停息的激战。
胜利当然是好事,南方士绅们坐拥天下,失败并不重要,起码他们为南方士绅们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北方这么大,哪能不斗三、五年呢。
这足以让南方培养精锐了,南方有兵部、以备倭为名招纳新军、南方有户部、钱粮有之、乃至各地总兵之分,不过是精心编练,兵法现成,戚继光可以。至于具体如何编兵、怎样作战、怎么打仗,则是要靠南人自己去想办法了,所以《武备志》里没有详细介绍。高兵兵法除贵之外并没有其他缺点,只是南方的士绅正好不缺银子而已,其实一兵那点月饷并不高,一两五银子算得了什么,此时江南雇的短工还要月饷一两远。
京城的价格倒也低廉,雇一个短工每天只有二十几文。
兵源有之,兵器直接在佛山购买,要购最好,工部鸟铳太差,用苏钢当枪管不坏。
归根到底,杨丰再好不过了,毕竟扛不起火器。
其实这几场完全不是打仗的事,真正打出一发炮弹就可以把他秒杀,关键是要个个不战而屈从,不仅不战而倒,刁民倒、京营倒、家丁也会倒,这混蛋鼓动裹挟之术太厉害了,简直恍若隔世。
还是刁民太多了。
随便受他的挑唆马上什么都忘记,都化作虎豹豺狼。
这一届的人不可能!
丝毫忠义思想!
眼中有银子、分田、分粮食。。。。
忠义啊!
忠义皆何处!
沈阁老似乎愤青似的望着城中大街小巷欢呼雀跃的群众,一群刚护送而来的士绅正走进城里,要押在扩建后的诏狱里,系红巾的刁民都在奚落自己,情景似乎是群魔乱舞一般,这情景这几天频繁出现,完全是以侮辱这些士绅为乐,改头换面地侮辱。
简直是道德沦丧、妖孽横行、令正义之士不禁愤愤不平的欲望。
“阁老,再来看看景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