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第1/2页)
其实,本就不能算是恩怨的事情都过去了那么多年了,邵家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反正对于郑兴旺的到来,邵松林和李祥云都表现了正常状态下的友好,也就是说没有过多的冷淡也没有过度的热情,就象接待邵君平所有的同学一样。
对于这样的结果,郑兴旺心里是充满着十分感激的。昨天晚上他是想过最坏的打算的,那就是邵家人不待见他,不让他进门。如此一来,已经有最坏结果那种心里承受准备的郑兴旺,这个时候表现的就更加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
其实,没需要邵君平介绍,也没有要郑兴旺自己介绍,屋里的邵松林和李祥云就知道眼前的这位小伙子是谁了。不凡的举止、优雅的仪表还是让夫妻俩对郑兴旺高看了一眼的。
如果说邵松林是百分之百用坦荡的心态对待眼前这位小伙的话,那么李祥云对于郑家的人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心里芥蒂的,虽然自己的大儿媳妇就是郑家的人。她自己心里明白的很,虽然自己表面上对待俩个儿媳妇是一样的,但如果说没有丝毫的偏袒那肯定是现实的,在一些个细节上面她还是往二儿子这边走得勤快了点。
好在结婚没有多久,两儿子和儿媳就在邵松林的安排下都外出找点工作去做了,要不然她表现的再好,也会让人看出来的。自以为做的十分公平的她,邵松林私下地已经给她好几次友情提醒了。
对二儿媳的那么点偏袒,到不是二儿媳妇就被大儿媳妇表现好到哪里去,只是她心里总是走不出和郑家的那么点只是有着因果关系的过节,其实那又是与郑家这两代人没有任何的关系的。
直到这个时候,李祥云也还是没有将自己的女儿和郑兴旺往男女恋爱这层面上去想,只是觉得可能俩人同在省城彼此熟识些罢了。
也是到这个时候,邵松林和李祥云也才隐约知道,那天送自己女儿回来的那个人应当就是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他刚才转身给邵松林递香烟的时候那一弓腰的架势与那天他们看到的那个背影是那样的相似。
这个时候的邵松林的想法是比李祥云丰富而深刻了许多的,确切地讲他是从问题的表面看到了实质性的东西。原来自己的女儿没有写信叫自己到车站或码头云接她,她是有十分充足的理由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涌上了邵松林的心头,女儿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对自己依赖的那么深切的闺女了。
他知道这一天总归是要来的,想不到的是它来的是那么的突然,那般地让他没有一点点的准备。你来信说明一下不要我去接也行呀!起码自己心理上有个适应的过程。
眼前的这个小伙,这么几个煤矿和省城的锻炼已经使他出落的与村镇的那些年轻人完全的不一样了。没有了乡下人那份纯朴的这小伙,对于尚在学校读书的女儿来说,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呢?
年轻的在他们面前没有过多的交流,但彼此热切的眼神还是让邵松林看出了好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