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偏爱徐娘 (第2/2页)
太后不知道璐郡王已经出京,只想着给关雎添堵,谢灵雨肯定就不痛快,那样自己就痛快了,却没想到反应更大的是长公主,怒气冲冲就想进宫找茬。
关雎怒极反笑,安慰了几句长公主,给她出了主意,不大厚道的主意。
承恩公府的人对着包围府门的一群半老徐娘头疼不已,不知道这群疯婆娘从哪里来的。他们自己不明白,外人却一清二楚,听说曾大爷得了怪病,偏爱半老花娘,承恩公府被弄得入不敷出,太后娘娘偷偷用四个美貌宫女在燕雀巷换了四十个适合曾大爷口味的花娘救急。这个局漏洞百出,太后娘娘大可用金山银山贴补娘家,怎么都不需用宫女换花娘。可是有必要计较吗?这种噱头十足的狗血剧,大家更爱看爱听。
太后不出意外又厥了过去,长公主咬牙切齿,“最好让她晕到明年,省得各应人。”
豫王对太后所为又气又急,怎么老是招惹不是善茬的人,让王太医守着慈宁宫,交代大总管,太后再有什么大计划,务必先通知自己,或者谢侧妃也行,别再随意出招了。
太后出气被气噎倒了,娘家承恩公府当了冤大头,但这事儿还没完,璐郡王妃娘家还有大把人憋着气呢。
在满城风雨中,被关了一年多没人提审过的欧阳五终于在刑部过堂了。吴国公世子费尽千辛万苦才托人带了信进去给他,指点他如何跟窥探军营意图谋反这种要全家命的事划清界限,必要时招一半留一半,一定要把谎给圆好,找个替死鬼,比如吴国公府不喜欢的人家。
这信来得真及时,欧阳五在堂上招供,说自己是跟承恩公府的几位少爷喝花酒的时候,受他们蛊惑,帮他们去江南寻找关于晏皇后娘家的秘密。承恩公府想借此扳倒晏皇后,扶持淑妃上位,好延续承恩公府的辉煌。曾家的少爷们觉得自己过去容易让人看穿,才拜托自己的。许诺事若成了,会帮自己谋得爵位。
这事儿说得有理有据,欧阳五原先跟承恩公府几位少爷确实是酒肉朋友,承恩公府的野心人尽皆知,这事儿传出来,几乎没人怀疑。更绝的是,几位曾少爷完全想不起来是否有这件事,他们跟欧阳五在一起都是醉醺醺的,胡天胡地,都不敢肯定自己没拜托过别人这种事。当然,他们只能坚持是冤枉的,可是,谁信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承恩公府的产业除了田庄,其它都或多或少出了问题,岌岌可危。没有那么巧的事儿,肯定是有人在对付自家,承恩公心知出手的是谁,却苦于没有证据,这次豫王又及时采取措施,把慈宁宫把持得水泄不通,不让一点儿风声透进去惊扰太后静养。只能求助豫王,好歹先把觊觎后位的罪名给糊弄过去先。
“舅舅,你也知道我家的事,事关宫廷,我不但不能插手,还得有多远离多远。如果豫王府也被牵连进去,母后就更艰难了。”豫王面对亲舅舅承恩公,一脸为难,“淑妃无子,几位侄子何苦去折腾这些呢?你们已经选好了扶持哪位皇子了吗?”最后这句,带着浓浓的怀疑。曾蘩嫁给昝荣,却夫妻俩都无法生育,就算自己得偿夙愿,承恩公府也捞不到最大的好处,另谋出路也不为过。一直以来亲舅舅与宁国公,豫王对忠实站在自己身边的宁国公更为信任,承恩公更多是想为自己谋利。
“您就不管舅舅了?”承恩公不敢置信,这可是亲外甥哪。
“不是不管,而是这样对两府都好。只要几个侄儿坚持不曾委托欧阳五,没凭没据的事儿,还能硬栽到您头上不成?”豫王劝服了承恩公。
曾家少爷采取不合作态度,抵死不认,也不肯到刑部过堂。只凭欧阳五一张嘴,刑部能拿自家怎样?这儿可是太后的娘家。照样该喝花酒喝花酒,该赌钱赌钱。
他们低估了在晏皇后身上武佑帝的重视程度,皇帝御笔一挥,御林军满京城抓人,带队的是御林军指挥佥事谢毓硕,一点人情都没得讲。事关皇室,案件也转到大理寺审理,承恩公府想要不了了之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网已经拿在手上,要张多大端看武佑帝的心情了。花街柳巷的生意瞬间萧条了许多,不用家里长辈拘着自己都知道避开,怕一不小心牵连进去。
璐郡王从京营回来,才知道发生了这么多事,当场就想把江路打一顿,“爷把你留下,就是想府里有事能及时通知爷,你个混蛋把爷的话当耳边风了?”
江路非常委屈,“爷您也说要听郡王妃的话不能惹她生气,如果告诉您,您一定跑回来,到时候郡王妃生气,小主子也不高兴,小的罪更重了。”
璐郡王还是不解气,“所有人都把事情做好了,一点儿都没留给我,你必须给我想一个出气的办法,不然…哼哼!”
璐郡王其实没想到哼哼什么,只是多年受蹂躏的江路,担心几年不曾试过的惩罚,比如背着烧火的嬷嬷在府里跑一圈之类的,想想就哆嗦,要是郡王爷抽得比较严重,绕京城跑一圈,他也不用出门见人了。江路苦着脸出去想辙了,没多会儿幸灾乐祸的野桥就加入了他的行列。
璐郡王抱着关雎心疼得不得了,大着肚子还要受气,又不停保证自己绝无二心。关雎无奈地等着他表演完才说,“我相信你,所以根本不生气啊。你也要相信我,我们一家都会好好的,谁也别想搞破坏。”
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亲情,信任,忠诚,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