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蜀相 (第1/2页)
直播间内,所有人都沸腾了!
杜甫的蜀相!这是那首流传千古的蜀相啊!
写的诸葛亮足以流传千古,作者杜甫也足以流传千古!
所以这首诗,在整个华夏文坛上都有着非凡的地位。没想到如今竟然被黄渊用在了这里,倒是恰到好处,无比应景,一下子就让大部分观众潸然泪下。
尤其是川内的观众!
要知道,在川内,谁是最有名的?
诸葛亮啊!
他们川内,放到三国时期,就是益州地区,刚好在蜀汉国内。而且成都还是蜀汉的都城!
所以他们对蜀汉的好感最大,而所有的蜀汉人里,又对诸葛亮的好感最大。甚至超过了蜀汉君主刘备!
不信的话大家只需要去川内走一遭,就会发现每十个地名里,就得有两三个和诸葛亮挂钩!
在他们眼中,诸葛亮的才能不说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但是前十是有的。
首先,在古代,最炙手可热的人才分为三种,武将,统帅还有政治型人才。
其实武将都不一定能比得上后面两种,蜀汉的五虎上将,听起来威名赫赫,战斗力也是三国天花板。
但其实是个君主,都比较想要曹魏的五子良将。
尤其是张辽张八百,合肥之战干掉了孙权十万大军,简直能止江东小儿啼哭!
所以说,统帅和能治国的政治型人才才是古代君王最需要的。
而诸葛亮,恰好这两种能力都有!
而且全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
论治国,别的不说了,就说刚刚看过的。两年之内,把风雨飘摇,濒临灭国的蜀汉治理得国富民强,甚至有了再度北伐的资本。
论统帅三军,说实在的放眼整个三国,能真刀真枪摆开架势和诸葛亮干上一场的没几个!
哪怕是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也是防守为主,很少主动进攻,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统兵方面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如此看来,诸葛亮的统兵才能可见一斑。
纵观华夏整个历史,可能在统兵和治国单独一个方面能和诸葛亮争锋的人不少。
比如明末的张居正,汉初的张良,陈平,萧何,唐朝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还有宋朝的王安石,大秦的李斯。
但这些人都只是治国厉害,真要统帅三军。
呵呵。
至于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人,在文章与诗词一道上,可谓是精彩绝艳,堪称经天纬地之才!
但是奈何,治理国家也好,行军打仗也罢,都不需要诗词与文章。
怎么说呢,这种东西在帝王看来,只能当个乐子,却未必会真的放在心上。
否则李白也不会因为不受重用而纵情山水,杜甫也不至于穷极一生都郁郁寡欢,暗叹自己怀才不遇,晚年更是凄惨。
至于苏轼...还用说吗?他可能不该叫东坡居士,被贬居士更贴切一点才对。
这些人和诸葛亮相比,终究是差了一筹。
真正能在治国与统帅两个方面都与之媲美或是争锋的,纵观整个华夏历史,都是凤毛麟角!
前秦的王猛算一个,明初的刘伯温,还有于谦于少保,也算一个。
除了这几人以外呢?还有吗?
也许还有吧,但,又有几个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