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卧龙诸葛亮 (第1/2页)
谋士,这两个字在大家眼中往往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但在战场上,他们对战局的左右程度,往往要胜过武将!
“好,我便和玄德公说道说道,这天下排行前五的谋士。”
“第五位,王佐之才,荀彧荀文若!”
“常常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可比之为汉之张良。”
“这位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推荐了许多人才。”
“政务能力更是突出,每当曹操出征,便是由他统领后方,让曹操再无后顾之忧。”
“只可惜,此人忠心于汉室。最终于曹操离心离德,不得善终。”
刘备听闻此言,点了点头。
荀彧荀文若,这个名字他不只听过,甚至可以说如雷贯耳。
颍川荀氏据说是战国时期荀子之后,一直以来都是声名赫赫,人才辈出。
在魏晋时期,绝对是整个中原最有影响力的氏族之一。
在早些年的东汉时期,刘备他们更是听着荀氏八龙的名头长大。
到了东汉末年,荀彧荀文若和荀攸也相继出世,闯出偌大的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人正是荀氏八龙的后代。
可以说,颍川荀氏出才子,名不虚传。
只可惜,这些颍川才子大多数都落在了曹操手中,与他刘备毫无瓜葛。
尤其是这位荀彧荀文若,既然自比为汉之张良,为何要为曹操做事?
只不过,人家已经在曹操那里根深蒂固,自己就算想挖墙脚,也是无可奈何。
一声叹息过后,只听黄渊继续说道。
“第四名,毒士贾诩!”
“此人出身西凉,先后跟随过董卓,李催,张绣等人。跟随董卓的时候自不必多说,那时候的董卓兵强马壮,麾下能人不计其数,轮不到他出头。”
“况且,此人性格谨慎,最擅长明哲保身,也不在乎那些许名声。”
“但在跟随张绣的时候,依旧让曹操大败,足以证明其足智多谋。”
“后来宛城之战,张绣兵败被俘,他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屈身于曹操,只不过出谋划策,向来不尽全力。”
“而且计策毒辣阴狠,即使有大才,却依旧没有得到曹操重用。”
听闻此言,刘备有些沉默了。
虽说他求才若渴,但对贾诩这个人,却并没有太多的招揽之意。
为什么?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名声。
贾诩的名声太烂了,而他刘玄德素有仁义之名。
所以说,如果他将贾诩招揽到麾下,只怕过不了多久,这好名声就得付诸一炬。
而且说实在的,贾诩此人,在其位而不谋其事,不管什么计策,永远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优先。
这一点倒不是多大的过错,但有时候,却是会弃主公于不顾。
这样的特性,是任何一个君主都避之不及的。
况且,人家还在曹操麾下,与他无缘。
“第三名!冢虎司马懿。”
“司马懿?”
“不错,此人之谋略,韬略,足以称得上当世之最!”
“善谋奇策,长于征伐,甚至还对屯田,水利等农耕方面的诸多事宜很有见解。”
“此人,哪怕纵观上下百年,都称得上是一等一的奇才。”
“只不过,依旧在曹操麾下。”
原本听前面的,刘备还觉得这是个人才,如果机会得当,一定要好生招揽。
但是,黄渊的最后一句话,直接破灭了他的幻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