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国士无双 (第1/2页)
“这位,这位是何人啊?”
“为何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股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黄渊眼眶一红,没有说话。
是啊,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只怕但凡是华夏人,都会觉得亲切吧。
毕竟是他,养育了近半的华夏人啊!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黄渊才回答道。
“宋先生,这位便是三百年后,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之一!我华夏科学院院士——袁老先生。”
“袁先生曾创造出一种优良的水稻,名为杂交水稻。”
“这种技术的存在,解决了水稻种植的绝大部分问题。”
“可以将两个优良稻种的优良特性,互相杂交在一起,如此往复,就能获得最好的水稻种子,从而做到不惧天灾人祸,年年高产!”
此言一出,宋应星顿时大惊失色。
他可是农业,手工业和机械业方面的大家,就算是三百年后的现代人,在三个领域上的认知也未必比得过他。
再者,他还精通物种变异思想,知道一些动物身上的畸形特征,可能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杂交而出现的。
在这两个大前提下,他更加清楚黄渊说的这项技术有多难,有多重要。
“原来,物种变异的思想不仅仅能作用在动物身上,也能作用在植物身上啊!”
这一刻,这位好像幡然醒悟一般,灵光乍现!
同时,也对不远处那如同田间老农一般的身影愈加敬佩起来。
他是怎么想到的?
这个人就是个天才!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种水稻,是高产的,但是不抗倒伏,又有一种水稻,是低产的,但是抗倒伏。
杂交水稻就能把这两种特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高产抗倒伏的水稻种子!
这种技术的成功,绝对能很大程度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公参造化啊!
这一刻,宋应升也是满脸敬佩地看着袁老。
不过和弟弟不一样,他想的是如果此人出现在明末,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吃不饱饭的流民,大明也许就不会灭亡了。
亦或者说,不仅仅是大明。
根据统计历史学来看,历史上的诸多王朝,很少有能撑过三百年这个坎的。
为什么?
因为几乎每隔三百年,就有一段寒冷期到来,粮食减产,流民四起,所以就会爆发各种农民起义。
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不灭亡才有鬼了。
大汉算是强硬一点的,坚持了四百年。
其余的,哪怕盛唐,也仅仅只有二百八十九年岁月,同样不到三百年。
可是如果此人在,是不是一切都不存在问题?
冷就冷了点吧,可是只要有饭吃,古代农民很少会造反的。
这么一看,如果他生在盛唐或是强明,那个朝代是不是就能一直延续下来?
就没有大清,没有闭关锁国,没有日不落帝国的入侵?
我们华夏也就不用经历那惨无人道的近代史?
不过,宋应升也知道,这终究只是自己的一腔幻想罢了。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对眼前之人肃然起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