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内忧外患 (第1/2页)
赵光担心的不是自己国家的贼寇,那些人翻不起什么风浪。
他最担心的就是内忧外患,内臣勾结外援,来个理应外合。
就那样打起仗来,百姓们定然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这是赵光目前最不希望看到的,更何况一旦打起仗来,国家的经济真能越来越下滑。
赵光仔细算了一算,用现在的方式打仗,如果出动10万军队的话,就需要1000车马拉粮草。
而且这些运送粮草的人也要吃粮。
长途跋涉路上要吃掉很多粮食,打一次仗消耗非常大。
赵光非常善于打仗,也把打仗分析的很透彻,正是因为如此赵光不愿意打仗。
因为打仗的消耗实在非常太大了。
和其他国家打仗,那不仅仅长途跋涉,要消耗粮仓,也必须要有车马。
有足够的兵马,也要有足够的储备兵。
这些储备兵是被不时之需,一旦前边打仗势力,后面就得立刻补上,如果补不上就会全军覆没。
还有就是物资,比较大的,但是物资不够的话,那就会撤走于敌人。
而且打一场大战,如果这一场打仗有10万人吗,就需要有千旦粮食。
粮食不够,一旦断粮,那就很麻烦,败仗是肯定的。
要打仗,无论是马车,粮草或者是备用的物资和救援菌,还有兵马俑的兵器和装备缺一不可。
更何况一旦打起仗来,无论是胜还是败都,会有所损失。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战争必然的。
赵光现在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在于谋道。
所以他不想打仗,想要靠着谋,弱不战而屈人之兵。
赵光不仅想要保住国家,还要战胜敌国,拓展领土。
而无论是保护自己的国家还是扩展领土,不能仅依靠军事手段。
最重要是以军事为后盾,全面运用其他手段。
如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一般人看不到的隐性条件征服。
这也是赵光想要尽快搞好经济的原因。
开阔大庆河,是为了让百姓们可以很好的跟踪,能够吃饱饭,是提高经济,开展商业码头也是为了提高经济。
所有的事都是向着一个目标而发展,那就是尽快的提高经济。
让国家达到繁荣富裕,打仗离不开经济支持,只有国家的百姓都繁荣富强了,他们才有打仗的资本。
将才足则兵必强,将才不备兵必弱,而作为皇帝,如果不能让这些将才心服于自己,那么国家就会衰弱。
赵光让他的那些手下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的臣服于他,又带领这些将军学习战法,他带领文臣提高经济。
这才是他的决策。
“陛下英明。”李老太监时时的拍一个彩虹屁,再给赵光添上一杯热茶。
让赵光在枯燥的正式之中,能够得到一点儿乐趣。
“李老太监,你觉得这人这次提拔上来的人怎么样?”
那所有的大臣都走了,赵光有一心埋首政务,难得的跟李老太监说会儿话。
虽然跟李老太监说话,赵光也没妨碍手上的动作。
依旧在折子上朱笔圈红,批改着字的动作一点儿都没有减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