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作坊开工 (第2/2页)
沈青山知道她没什么坏心眼,就是心疼钱,安慰了几句这事也就过去了。
前院里,沈墨庭心里无比诧异,阮菱箩今日的所作所为,和她刚才所说的话,无一不震撼着他的心。
这么多年来,最了解他的人就是少时读书时书院的宋院长,自从宋院长过世,这世上就再也没人说过相信他能做得到这种话。
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也是从宋院长说过那句他有状元之才这句话开始的,可一场大病之后,他曾数次向父母提出继续读书参加科考。
都被二人否决。
用亲情,用礼法,用无后为大,深深困住了他。
可在他心里,科考入仕是他自小刻在骨子里的追求,哪怕是在死在科考的路上。
他想为身边的人,为百姓做些事,不想读了一辈子书,到头来只能卧床自乐。
父母和老天爷没给他这个机会,到头来却是阮菱箩最先给了他。
阮家的作坊五天时间便盖好了,李夫人那边预售活动也开始了。
自从沈墨庭拦下了救孩子的活,她就一门心思的想先把肥皂作坊弄上路。
去屠宰场谈猪板油的进货是她,阮菱箩拿量多为由砍了个有史以来最过瘾的价。
一斤猪板油三文钱,她砍到一文七。
一斤省下一文三,看似不多,可猪板油的出油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也就是说她要做出4000块香皂肥皂,用到的猪板油原料大概在二万四千斤,将近省了三十两银子!
因为一块肥皂里基本有三两都是猪油,不管是肥皂还是香皂,用的猪油都是一样的多。
她带着签好的契书走出屠宰场的时候,老板提别多高兴了,亲自送的她。
毕竟猪板油这东西是真不怎么受老百姓欢迎,虽然阮菱箩砍价砍得狠,屠宰场老板看似损失很多。
可她若是没来买走这些猪板油,老板最后都是当废料给扔了。
喂猪猪不吃,这么大量的猪板油,即便他们自己内部消耗也只能消耗很少一部分。
处理起来十分头疼,刚好阮菱箩出现完美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能赚上几十两银子。
屠宰场老板都高兴疯了。
处理完原料问题,阮菱箩也是松了口气,大家基本是双赢。
生石灰也在两天后陆续运到了沈家。
盖作坊的时候阮菱箩特意在侧面开了个宽敞的大门,方便运货的马车进出。
无柳把东西交到阮菱箩手上顺便问了下制作的进度就走了。
熬猪油本来就不是什么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屠宰场的猪板油送来之后,他们一家除了沈墨庭之外都在忙着熬猪油。
凤娘和他相公一个帮忙砍柴一个帮忙烧火。
阮菱箩卖了五口直径将近一米的大锅回来,作坊内部被她分为五个工作区域。
分别是熬油房,几乎有半个晒谷场那么大,考虑到这里要生火,还是五个大灶台,她特意在墙上开了四扇大窗。
尽可能的让空气流通,以免里面温度过高把人热中暑,尤其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