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留一手 (第2/2页)
你司马懿又有什么资格被封赏呢?
哪跌倒哪爬起来吧,您老就留在西北给我守好得了。
司马懿只是在青龙2年(234年),诸葛亮第5次北伐失败,诸葛亮病死以后,魏明帝曹睿才把曹魏帝国的荣誉第一军人给予了他。
那是因为不仅时时刻刻叫曹睿心惊肉跳、而且“大名垂宇宙”的诸葛亮死了。
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明帝时候,曹操时代的名将都已经物去,只剩下了曹真、张郃,(司马懿原来是文人不算)而曹真、张郃在同一年里又相继死去,帝国面临空前的人才危机,这给了明帝很大的打击。屈指算来,可用的人只有东南的满宠、东北田豫、西北郭淮、北面牵招。而司马懿势力……
一句话,那就是:总是那么叫人不放心。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一个人。
说道这个人,先得给大家买个关子。
咱先说说曹丕时代的那颗璀璨的星——刘晔。
本来明帝对刘晔最为器重——曹丕时代,刘晔言无不中,给做太子的明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位之初,明帝谁也没见,第一个召见的大臣就是刘晔,不仅召见,而且,君臣一聊就是大半天,刘晔失踪的这大半天可是无比荣耀,因为全体大臣都在皇宫外面傻等着呢。
等刘晔出来的时候,大臣们争先恐后地问:“新皇帝怎么样?”
刘晔说,“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大气,但是,才能可能不太够。”
读书读到这里,喟然叹息,真羡慕汉代的自由风气和汉代人的质直,如果是明清以来,哪个大臣敢这样对皇帝说三道四?他就那样,想的大,才能不中?呵呵
不过刘晔的持宠而骄之态也跃然纸上了。
在众多听到这话的朝臣中,应该有记性好,又口舌灵便的人吧?
谁能保证这话以后不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呢?
更为出格的是,对于军国大计,刘晔在大臣们中间是一套,在皇帝面前又是一套。
当时,魏国朝廷讨论最多的事情莫过于是否伐蜀,报诸葛亮伐魏之仇了。
禁卫军将领杨暨是明帝的亲信,认为不能伐蜀,这个杨暨也和皇帝一样对刘晔很是敬重,甚至是崇拜(因为刘晔是明帝朝前期公认的聪明人),也多次找刘晔私下探讨商量,究竟伐蜀可行不可行,杨暨说不能伐啊,什么山路险峻,粮草难继之类的,刘晔深表赞同,也说不能伐,不能伐,除了你说的理由以外,还又诸葛亮得众心等等,理由说的比你还充分。
有一次,明帝和杨暨又在讨论伐蜀,杨暨说不能伐,如此这般说了一通,说得明帝恼了,发话:“你书生一个,知道什么”
可是偏偏这个杨暨就是死脑筋,还是坚持,接着说:“我书生是笨蛋,我说的算放屁,但是,您老一直敬重的刘晔也说不可伐啊。”
一听这话,明帝懵了,顺口就说,“刘晔明明对我说可伐,不可能!”
结果明帝曹睿立马传刘晔来三人对质。
刘晔来是来了,可是皇帝再三问刘晔,刘晔就是不吭声,装糊涂。
等单独和皇帝在一起的时候,刘晔责怪皇帝曹睿说,“这是军国大事,怎么能到处乱说呢?军国大事就是强调一个保密,您老问问这个,问问那个,蜀国不是知道了吗?”
出来又对杨暨说,“钓大鱼,可不能直接就拉,得顺着他,等他慢慢顺从了,你再把他从河里牵上来,人主的威严,不是比大鱼还厉害?”(你怎么能逆着皇帝的意思说呢?)言外之意就是还是要给自己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