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山 (第1/2页)
好久没有在网上写点什么了,刚才看着窗外的大雪,忽然就来了兴质。
索性长夜漫漫,就给大家讲一讲我的事儿吧。
爷们我姓关,单名一个魁字。
现在长居住在长白山下二道河镇,靠采山货为生,以后有机会,没准还能给老铁们带带货。
故事从哪儿说起呢?
也有点乱。
就从我第一次收手的时候讲吧。
那一年应该是2000年的夏天,贼热。
虽说那时候还是在山里,而且地处东北,还是山林,但还是闷热的我喘不过气,大夏天的脸上蒙了一层塑料布一样。
爷们我当年是个坑蒙拐骗的白事儿先生,但好歹跟在我师父门下混个温饱不成问题,在东北也叫阴阳先生,我师父承道上朋友客气,都叫一声二叔。
不过现在看来,完全是占了当时我师父选地方选的好。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提及: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时候我师父发家的地方是在黑龙江池城的一初山脉里。
借着周围有处天生古泉眼,“慕名而来”的人还真不少,所以“生意”好的不得了。
放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流量为王,只要基数够大,总有我师父能解决的事儿。
可能有看官问了,热的天气多了,为啥就那一年我记得那么瓷实呢?
因为那是爷们我第一次看事儿(帮主人家处理风水事务)挨揍。
第一次嘛,所以难免印象深刻一些,后些年大风大浪里也折过不少,但都没有这次记得清晰。
那些年黑龙江小山沟里没啥大买卖,用百废待兴来说毫不为过,但因为人民兜里有钱了,最大的需求就是盖房。
盖房就要用砖,而因此不少地方起个窑就能开砖厂,再加上挨着各个屯子,有着用不完用不尽的廉价劳动力和就地取材,不少砖厂老板挣得那是盆满钵满。
至于怎么形容有钱,貂皮金链子金戒指啥的不算场面,百八十万的路虎拉豆杆拉柴火这操作各位见过没?
我当年见过。
车后面拖车钩上挂上拖拉机的板车,柴火摞上面跟小山似的,别管啥地头垄沟的,油门踩到底就是干!亲自绕着山头就拉我家那小草房后院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