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痛苦与抉择 (第2/2页)
三年游击战争,项英大难不死。“项英还活着”,连博古都很惊讶。
陈毅没有参加长征,是因为腿受伤,而且他在江西比较有威望,又懂军事。
当时党中央赋予中央分局的任务是:
在中央苏区领导红军和地方武装以游击战争来保卫中央苏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成果,抗击进犯的敌人,使进占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统治下去,并准备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条件下的反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革军委还同时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作为最基本的地区和必须最后坚守的阵地。
——说白了,就地打仗,不准离开。
中央希望坚守苏区1到2年的时间,等待中央红军从湖南转战回来。
可惜,这只是博古李德等人的异想天开。红军主力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些老弱病残能抵抗多久?
但是项英临危受命。当中央红军主力陆续离开阵地向指定地域集结,项英指挥红独立24师和各军区独立团接替主力红军防务,分别阻击骚扰敌人,并多方制造佯动措施,迷惑敌人,掩护主力突围。
陈毅应该感谢周恩来在长征前专门要求拆开X光机给他治疗,不然腿脚不可能那么方便。
因为放弃了电台,烧掉了密码,从此与党中央失掉了联系。
虽然各部突围中都遭到很大损失,但毕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党和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一部分革命力量。
此后,项英和陈毅就在油山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
1936年11月,陈毅在梅岭被困20多天,估计难以脱身,写下《梅岭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7年10月23日,项英在南京见到了中共代表团长博古,激动得热泪盈眶。
12月7日,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项英作《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汇报:
“在这三年的游击战中,大部分的苏区被占领,被截断,使得我们不得不各自独立作战,陷于各个孤立奋斗的状态下,并且我们又是以最劣等武装的游击队来与挟有优良武器、数量超过我们30倍至50倍不等的正规军作战,可以说我们是在非常困难和最恶劣的条件下长期苦斗着。可是我们终于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和困苦,终于最后获得了它的结果。”
13日,党中央以决议形式对南方游击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主要的领导同志以及在游击区长期艰苦斗争之各同志,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
1938年春,南方八省14个游击区(琼崖游击队除外)1万多人陆续改编为新四军。在北伐名将叶挺和老领导项英带领下,新四军深入日军后方,继续开展擅长的敌后游击战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九路突围”其中有四路突围成功。
一路是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突围到湖南,后来叛变。
一路是组织部长陈潭秋、财政部长邓子恢、福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突围到福建。
一路是独立师师长毛泽覃,突围后与游击队会合。在遭遇战中牺牲,年仅30岁。国民党士兵抬着他的尸体游街示众。
最后一路成功突围的是项英、陈毅、蔡会文、陈丕显。他们带领1200名战士冒着大雨出发,刚下山就和敌人遭遇,部队被打散。第二天汇合,还剩下100多人。经过20天急行军,项英、陈毅终于到达了赣粤边的油山地区,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