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刻意的安排 (第1/2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红军独立24师奉命留守苏区,隶属中央分局领导。
1935年2月,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转移。
2月25日,中央分局委员汪金祥和红24师72团团长李天柱各率红24师所属四个连向寻乌突围。
他们在安远与寻乌交界的会昌县清溪乡遭遇国民党粤军某部,敌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红军伤亡惨重。
2月底,李天柱带领部分突围出来的战士到达寻乌境内。
4月初,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陈正人随张凯的独立三团部分人员也撤退到寻乌。
在这里,陈正人与紧跟其后的红军独立24师师长兼78团团长的周建屏相遇。
叶媚媚是随师长周建屏突围转移的。在部署突围路线时,分局领导本想让叶媚媚带领一支队伍,被周师长以女同志不宜独挡一面而留在了师部里。
但是周建屏却在一月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幸得有叶媚媚在身边照料他。
两天后,陈正人、周建屏、叶媚媚又与先期到达寻乌的李天柱汇合。
经李天柱介绍,他们又与在留车至中和之间活动的粤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罗屏汉领导的赣粤游击队汇合。
于是,几股人马加起来有六百多人。
随后,他们召开了联席会议,成立了粤赣边军政委员会,罗屏汉任主席,陈正人、周建屏任副主席,叶媚媚、李天柱、张凯、陈铁生、杜慕南、陈侃为委员。
与此同时对各部进行重新整合,把部队分为三个大队。
一、三大队由陈正人、周建屏、叶媚媚等率领分别到安远、寻乌发动游击战争。
第二大队由罗屏汉、李天柱等带领,依靠兴龙平原有的游击区(寻乌与兴宁、平远、龙川交界地区)开展活动。
国民党军为了达到分区“围剿”红军的目的,加紧对红军的“清剿”行动。
粤军调动所属第八师、第十四师、第九十四师等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使红军的活动范围日益缩小。
4月下旬,周建屏、陈正人、张凯、叶媚媚等率一大队60多人与在兴宁以北石正、丹溪天子嶂一带活动的罗屏汉、李天柱率领的二大队再次汇合,并在丹溪上平营上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此时,由于伤势太重,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仅靠叶媚媚的中草药维持,周建屏的伤口发炎,高烧不退。
而陈正人也由于胃病发作,需要赶紧治疗,所以,组织上安排他们去香港治疗。
周建屏、陈正人走后,罗屏汉、李天柱、叶媚媚、陈侃等领导人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把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大队,下设三个分队。
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对红军的何去何从在会上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避其锋芒,转入山林,保存实力,依托大山灵活开展游击战争。
5月中旬,叶媚媚、张凯率领一个分队向赣粤边境转移,于月底到达了寻乌县的罗浮镇,与丰金娥的游击队汇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