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剑走偏锋 (第2/2页)
还是在去年的八月份,红六军团将士9758人从遂川的横石踏上了西征湘南的征途。
新任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①,当时才24岁,就担起了负责整个湘赣苏区的重任。他能担负得起吗?
陈洪时搬进了任弼时②“任胡子”原来办公的老祠堂。
在忙完了对党政领导机构的调整充实后,陈洪时把注意力放到了军事上面。
此时,留在湘赣苏区的红军也有一定的实力。省军区下辖5个独立团和军区直属队,加上5个军分区的机关武装,总兵力超过了6000人。
陈洪时的意见是将战斗力最强的独立第五团和军区教导营放在牛田以北的郑家坊,在那儿修筑工事和碉堡。
省军区总指挥彭辉明看了陈洪时在简易地图上画出的位置,皱着眉头以广东口音说道:“到寄(这)个时候,还能打什么阵地战?我们修建的碉堡又有什么用处?”
陈洪时听后带着怒气又有些武断地说道:“我说辉明同志,到这种时候还要实行‘零散的游击主义’?这本身就是一种惊慌失措的表现!设立阵地与敌人鏖兵对垒,有什么不对?仗就得这样打下去!”
彭辉明的嘴边浮现出一丝苦笑,声音不高地回道:“执行省委的指示吧。”
陈洪时满意地点点头,又对霞溪、白泉山等地的阵地防御,谈了指示性的意见。
显然,陈洪时仍然采取了过去“纯粹防御主义”的一套,主张红军与进攻之敌大打阵地防御仗,等待主力红军的回师。
这时候的湘赣省委,仍有电台与红六军团保持联系。
8月22日,红六军团在郴州击败湘敌1个师的捷报,通过电讯传到了陈洪时那里。
陈洪时向省委秘书长龙承绪挥手布置:“送到报社去!”
第二天一早,套红的油印号外《郴州大捷》出版了。
8月26日,红六军团一举攻占新田县城,击溃四五倍于己的湘桂之敌。
陈洪时见到省委电台抄收的电报后,神采飞扬地传令:“召开祝捷联欢晚会,叫军区剧团的人全部来跳苏联红军舞!”
然而不久,彭辉明等人担忧的情形终于发生了。
9月下旬,国民党军通过各种途径弄清了湘赣苏区现有的红军情况,知道湘赣省“赤区”的军政首脑机关设在永新牛田。
国民党军知道这个消息后,遂派第六十二、六十三两师向牛田至津洞一带扑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陈洪时(1904—1940),号松逸,江西萍乡人,湘赣省委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党员。20岁时考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在美专积极从事学运,成为骨干,遭到警方逮捕。武汉党组织费了很大气力将这位颇具才干的青年营救出狱,由中央派送到莫斯科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结识了王明、博古、张闻天等人,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1930年回国,由中央派到湘赣苏区,先后任中共乐(安)宜(黄)崇(仁)中心县委书记,万(安)泰(和)县委书记。1933年5月任中共湘赣省委代理书记、书记。令人遗憾的是,1935年7月因叛变开除党籍。1940年病死。留下了千古骂名。
注②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