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游击司令李乐天 (第2/2页)
同时,他还领导各游击区重建贫农团,在贫农团骨干中发展党员。
八月,新成立了梅山区委、小江中心区委和陂头、龙下分区委及彭坑、小汾、圬里、平里、定南月光等党支部;各地还分别建立了共青团的组织。
红军游击队比原来扩大了一倍。东至信丰桃江,南及三南、南山,西接梅岭、北山,北望章水平原的广大区域,都成了游击队的活动地方。
特委还在新城、赣州建立了新的地下交通站,在于都设立了中央苏区各县互相建立关系的联络点。
九月下旬,蒋介石解决了“两广事变”后,派嫡系部队四十六师向游击区发动新的“清剿”。
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项英、陈毅召开干部会,作出了“九月的决议”,除要求坚决依靠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之外,还制订了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放手发展“两面政权”。
李乐天根据九月决议精神,在游击区派出一些没有暴露身分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开明人士担任保甲长,成为革命的“两面派”。
在赤白交界区发展“黄色村庄”,制造“白皮红心”的两面派;派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骨干同敌保警队一些队长、队员结老庚、拜兄弟,用“孙行者钻到铁扇公主肚皮里去”的战术分化瓦解敌人。
同时,指挥红军游击队向外出击,转移敌人对游击区的注意力。
就这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游击队不仅打破了敌人的“清剿”计划,而且建立了河东长演坝和信丰、安远边境两个新游击区。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敌四十六师从游击区周围撤走。
在抗日局势有了转变的重要时刻,李乐天同项英、陈毅等研究后,在油山召开了各游击区负责干部会议。
陈毅以特委名义起草了《抗日高潮与我们的任务》的文件。李乐天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了中央分局领导的指示后,一致通过决议,在农村和城市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提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口号。
一九三七年二月七日,敌四十六师向赣粤边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特委和军分区作出各游击队由集中到分散,领导同志尽量分开,用打圈子的办法与敌人周旋的部署。
特委还考虑到“三南”地区斗争特别艰苦,并同特委失去联系的情况,由李乐天带着管理员熊丰子和三个警卫员于三月初从油山出发,去“三南”地区传达关于斗争方式转变的重要指示,并亲自掌握这一地区的斗争。
李乐天领着大家昼伏夜行,在第三个晚上越过雄信公路,到达靠“三南”地区的信丰县小河坳背村,在山上住了五天,都找不到地下交通站和红军游击队,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
李乐天坚持一定要找到游击队。他对大家说:“同志们,情况很严重。我们要想办法了解游击队的去向,只有到赤白交界的地方,甚至到白区去了解。当然,这很危险,但不管有多大危险,我们一定要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第二天,李乐天亲自下山到小屋场找先一天警卫员遇见的老表了解情况。
正当老表安排他们吃饭的时候,反动保长带着小河“剿共团”两个连包围了小屋场。
李乐天当即指挥突围,用手榴弹开路,冲上了屋场背后的庵背山。
敌人紧追不舍,用机枪猛烈扫射,李乐天大腿中弹,负了重伤。
警卫员一面架着李乐天,一面向敌人射击。眼看敌人越逼越近,李天乐坚决地命令警卫员不要管他赶快走,并把文件包交给警卫员。
当敌人快要冲上来时,他毅然甩开警卫员,单独与敌周旋。
这时,冲上来的敌人足足有一个连,李乐天斜倚在石头上,击毙了几个冲上来的敌人,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自己,为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乐天牺牲后,坳背村的群众连夜把他的遗体从山上抬到村里隐藏起来,第二天安葬在屋场旁边的一棵大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