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游击司令李乐天 (第2/2页)
这次袭击,他把叶明魁、刘符节等部集中起来,组成一百多人的队伍,在一个夜晚急行军一百多里,天亮前赶到乌迳。
到了乌迳乘敌不备,神速地攻进区公所,全歼民团,击毙反共靖卫团团总丘光华,然后用“三支队”、“八大队”等番号写标语、贴传单,搞得敌人十分惊恐,只好从里山收兵开回乌迳防守。
群众则到处宣扬说:“三个支队,八个大队,少说也有五千红军”,大大传播了红军的声势。
这一期间,在李乐天的指导下,“三南”游击队政委张日清带领队伍袭击了信丰崇仙,捕杀了反共团总张校麟和白师爷,深入到横垮南雄和龙南、定南的青龙山,开展游击战争。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先后开辟了油山区、北山区、南山区、信康赣区、上犹崇义区共五个游击区。
一系列的行动粉碎了敌人的军事“清剿”,而红军游击队却壮大发展,单是油山和北山两个地区的游击队,就发展到五百多人。
“华北事变”后,党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李乐天以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为日本侵占华北告群众书》、《告士兵书》等宣言,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在群众和国民党士兵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十月,发生了陈济棠利用叛徒龚楚带路来破坏我指挥机关的“北山事件”。
听到枪声,李乐天与项英、陈毅、杨尚奎、陈丕显和警卫战士急忙离开指挥部住的棚子,转移到后面山上隐蔽。
第二天,李乐天把北山地区五支小游击队加以整理,配备好干部,然后带着交通站和后方机关,同项英、陈毅、杨尚奎、陈丕显一道向油山转移。
他们在大梅关附近隐蔽了两天三夜。李乐天在这里派原北山游击队和后方特务队回北山帮助区委坚持斗争,然后率部越过“南粤雄关”要隘,经三梅关回到了油山。
“北山事件”的主要教训,是如何巩固内部以防止叛变事件的发生。
回到油山后,李乐天立即在红军游击队中开展树立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他对干部战士说:“现在斗争很艰难,随时都有死的危险。谁如果实在吃不消,可以发给点钱回家去,但不要反水,不要出卖同志。要革命就不要怕死。”
同时,他与特委领导研究,作出规定:“不论什么人,没有一定的关系,任何人不能随便接头,而要提高警惕,注意考察,不能把他们带到后方,更不能为他们擅自召开会议,以免遭受损失”。
他还特别强调隐蔽的斗争,制定了《秘密原则》和《行军规则》。
十一月开始,余汉谋调集一万多兵力对油山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冬季进攻。
敌人一方面在游击区周围的大小圩镇、屋场、坑口及交通要道,驻军队、设埋伏,封锁游击区。
另方面实行移民并村,妄图陷游击队于无人无粮的空山之中。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李乐天在油山潭塘坑主持召开干部联席会议,认真研究了反封锁的具体措施。
会后,派出游击队帮助油山中心区委组织群众有计划地出山,然后利用初一、十五开禁上山打柴的机会,将装有粮食、油盐、烟叶、药品、报纸的竹扛丢在山上,使游击队得到供给。
他还率领司令部直属队组织起“三南游击支队”,并把特委警卫班调拨给游击支队,增强其战斗力。
他指挥支队频繁出击,收缴了大量反动地主武装,扩大了游击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三南”中心县委,使“三南”地区出现了新的斗争局面。
就这样,李乐天带领红军游击队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度过了一九三五年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