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巧遇曾纪财 (第1/2页)
1935年3月,江西赣州的桃江边走来两个中年人。他们都很醒目。
其中一人身穿长衫、头顶礼帽,器宇轩昂,身后的仆人肩上挎着药箱。这一看,就像是一位行医的郎中。
另一人也是衣冠楚楚,前后簇拥着好几个随从。看这架势,至少是个有钱人或是财主。
这两人其实是乔装打扮的陈毅和项英同志,那几个随从是护送他们的警卫人员。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后,项英、陈毅奉命留下坚持游击斗争。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分局领导人还是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作战方针,与敌人拼消耗。
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军区直属红军第24师与独立第3、第7、第11团,以及江西、福建、闽赣、赣南等省军区部队共约2万人,在国民党军20个师、约20万人的大举进攻下,遭受很大损失。
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中央苏区日益缩小,中央军区机关及所辖部队近万人被国民党军压迫在于都南部的狭小地区内。
1935年2月,中央苏区全部丧失,国民党军队将中共中央苏区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和红军独立二十四师团团包围在于都县禾丰和黎村一带。
眼看着无力打破国民党军的强力“围剿”,部队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怎么办?
这时,项英和陈毅接到党中央从遵义发来的“万万火急电”,指示中央苏区分局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环境相结合”,遂分九路突围①。
但是此时国民党军业已完成了对红军的包围,九路突围都遭到很大损失,队伍被打散,多数红军指战员被杀被抓。
项英和陈毅率领的一路本来要东去福建长汀开展武装斗争,但是去路却被国民党军完全堵死了,要想继续东去谈何容易。
他们率部从赣南上坪山区向福建长汀突围,一路遭到国军层层围堵。
贺昌、杨英、周建屏带领的先头部队在天门嶂一战几乎全军覆没,贺、杨二人牺牲,周建屏夺路脱逃。
于是,陈毅和项英商量,决定不去长汀,改去赣粤边坚持斗争。
而项英、陈毅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遂作出决定转道前往信丰县的油山。
在转道的过程中,他们遇见了原信丰县委书记曾纪财。
曾纪财中等个子,生得眉清目秀。他1908年出生,现年27岁。别看他年龄不大,却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
可就是这样一位老革命、老党员,却被博古等人打成机会主义分子,一撸到底,赋闲在家。
他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见到项英和陈毅,曾纪财就把当地情况告诉了他们。
项英、陈毅都知道曾纪财机敏过人,办事干练,就向他讨主意。
曾纪财让他们改妆。他麻利地找来两件长袍大褂给他们换上,又带着一行人抄近道昼伏夜出,径直来到王母渡口。
王母渡口是信江上的一个渡口,却是去油山的必经之地。自然,国民党军占据了渡口。
离老远,就见渡口上站着一群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兵。出现在渡口,他们挨个盘问过往行人。
离渡口不远有一个茶寮,供旅人们休憩歇脚之用。一看到渡口如此森严,大家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这如何是好。
曾纪财不慌不忙,带了项英和陈毅进了茶寮。老板娘热情地迎着,端茶倒水,好不殷勤周到。
再看项英和陈毅,他们不紧不慢地喝着茶,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