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不堪设想 (第1/2页)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正在行军中的华卓然听到左翼的红八、红九两军团已经在攻打进入广西的数座关隘,红九军团己经占领了一座县城。
“怎么又要进广西呢?难道还会去广西建立根据地?”有人怀疑。
当时的中央“三人团”为了不暴露所谓的西征“绝密”,采取封锁消息的办法。真正去哪里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又过了一天,中革军委命令华卓然带部队去接应军委纵队的后续梯队。
军委纵队拖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本身就走不快。有时一天走一二十公里,很少有走三十公里以上的。每天都完不成行军任务,只得放缓行程。
华卓然带着部队找着军委纵队的后续人马,催促他们走快点。有时没法,只得命令战士们帮着肩挑手提。一支战斗队,几乎成了收容队。
这一天,军委纵队进了道县县城。
道县县城的市民正在议论纷纷。华卓然听市民们讲,几天前,道县城里还驻扎着国民党军,不知怎地就撤了。
道县城里留下不多的部队,闻听红军来了,这些部队一窝蜂逃跑了。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他把这个情况向纵队司令作了汇报。纵队司令说“知道了!”也没作什么解释。
其实,当时的情况已是万分危险了。红军是闯进了敌人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一一湘江与潇水之间。
这就是后来史学家口中的“铁三角口袋阵“。
在这个大包围圈内,地域狭窄,地势平坦,红军一旦在这样的地带陷入包围,几乎等于身处绝境。
在得知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的路线西进后,早在1934年11月12日,蒋介石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中央军薛岳、周浑元两部16个师,粤军陈济棠部4个师,桂军李宗仁、白崇禧部5个师,共25个师的兵力,“追剿“红军。
湖南和广西军阀商定以全州为界,全州以北为湖南军阀防区,全州以南为广西军阀防区。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在接近第四道封锁线时行动迟缓,丧失了极好的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
到了这种境地,最高“三人团”才知道守秘纯属多余,敌人已经知道了红军的绝密行动,它只能蒙蔽自己人。
于是,最高“三人团”才正式向全军公布突围转移的最终目标一一从广西北部突破湘江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后来华卓然才知道,红六军团过湘江只用了4天的时间,而中央红军却行动迟缓,白白地浪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因此,也就在延误的这几天时间里,敌人赢得了时间形成包围的“口袋“,以致敌人重兵紧迫,造成非常严重的局面,为红军的重大损失埋下了伏笔。
十一月二十五日,军委纵队离开道县向湘江进发。
而这个时候,不管是湘军还是桂军,在蒋介石的严令切责下,迅速从南北两面向中央红军扑来。
蒋介石的中央军从东边压来。形势已是岌岌可危,红军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
这个时候,华卓然想依照毛主席的嘱咐,把三个支队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中,以备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拉得上去。
然而他的愿望终成泡影。为了让军委纵队加快行军速度,中革军委不仅令三个支队投入搬运工作,还从红二十二师调来人马支援。
华卓然知道红二十二师乃红九军团的部队,孙喜洲就在这支部队中当参谋长。
红二十二师来了,却不见孙喜洲的影子。他不知道孙喜洲是被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留在了军团部,他还以为孙喜洲己经阵亡了呢!
还是在过第一道封锁线的时候,他就听到红军中传来有高级指挥员牺牲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