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陈树湘与红三十四师 (第1/2页)
陈树湘,出身于贫苦的佃农家庭。他从小给地主当童工。
九岁时因家乡遭大旱,随父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全家以种菜为业。
五四运动时期,年仅十四岁的陈树湘开始接受新思想,参加了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
1921年,毛泽东、杨开慧定居长沙清水塘,从事建党活动。陈树湘因为常去长沙清水塘挑水送菜,因而认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活动家。
1922年秋,陈树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7月,陈树湘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陈树湘同长沙近郊一批农协骨干随北伐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
战斗后用夺取的10余支枪,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武装。
马日事变后,他到武昌叶挺部新兵营当兵。后调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四连排长。
1927年9月,他随部在江西修水参加毛委员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
红四军成立后,陈树湘历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七连连长、特务连连长、特务营党代表和二纵队四支队政委等职。
陈树湘参加井冈山根据地历次反“会剿”战斗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陈树湘先后任红军(长)汀连(城)独立团团长,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独立九师师长,红十九军五十六师师长,红三十四师一○一团团长等职。
1933年7月,在宁化与清流交界的泉上一役中,他率部在雾阁地区设伏,全歼敌援兵一个团,声名鹊起。
接着,在配合红四师攻占清流县城的战斗中,又在马屋击溃敌一个增援团。
1934年3月,他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奉命保卫闽西北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中,他指挥全师在泰宁一线多次击退国民党军三个师的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任务。
在泰宁与建宁交界的梅口防御战中,率部连续作战7天6夜,大量歼灭敌军,阻滞了敌军的攻势。
1934年10月18日,奉命移师于都,掩护军委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于都河。
此后,率全师6000多人作为后卫部队开始参加长征。
1934年10月下旬,陈树湘率领三十四师在安息和古陂反击尾追的粤军第一军,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和大部队顺利通过信丰河。
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命令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总后卫时,曾经特别指出“万一被截断,返回湖南发展游击战争”。
陈树湘率部在延寿、岭秀一带节节抗击湘粤两省追敌,掩护大部队从道县与江华间安全渡过潇水。
1934年11月30日,红三十四师和红八、红九军团,在灌阳水车会合后,紧接着在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率全师近5000名红军将士参战。
在敌军封锁湘江后,于全州县安和镇境内,陷入敌军重兵包围,损失惨重。全师被隔在湘江以东。
12月9日,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余部进入湘南,在11日抢渡牯子江的战斗时,受湖南江华县保安团的伏击,陈树湘在船上指挥战斗时腹部中弹,不少战士又在此阵亡。
处境十分艰难的战士们仍抬着陈师长且战且走。同一天至驷马桥(四眼桥)附近早禾田时,还剩百余人,又遭道县保安大队第一营的拦击,双方激战数小时。
红军击溃保安大队后,在早禾田银坑寨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部队改变由长征原路退却的行动,转向赖子山前进。
这时,宁远县保安团已从鲁观洞向道县奔来,江华县保安军尾追红军又至。
紧急关头,陈树湘下令尚余九十余人的部队在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下立即上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