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铁马金戈 > 第496章 血战湘江

第496章 血战湘江 (第1/2页)

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基本上比较顺利。

不过尽管没有打大仗、硬仗,但长途急行军,加上气候渐冷和水土不适等,也使红军减员不少。

有资料表明:第一次突围减员3700余人,第二次突围减员9700余人,第三次突围减员8600余人,共减员2.2万余人。

这就是说,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不再是出发时的8万多,而只有6.4万人左右。

红军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使蒋介石既对粤军和湘军的不力十分恼火,又增强了一定要将红军聚歼于湘江以东、湘桂边界以西的桂东北地区的企图。

于是蒋介石下达死命令,让湘桂军出死力,配合中央军,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加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

还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前,蒋介石已判明红军南进突围的战略意图,并非真要占据湘粤桂边境,而是沿红六军团路线经桂东北去湘西北与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蒋介石很害怕这两支红军会合后在湖南重建根据地,将湘鄂川黔的苏区连为一体,形成更大的红色区域。

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就任命老牌反共健将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中央军嫡系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

蒋介石的“围歼”计划,是凭借两道天然屏障,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在宁远的天堂圩与道县间进行合击。

此一步骤若难实现,第二步,则是聚集各路大军,阻截红军于桂东北湘江以东地区,在湘江之滨聚而歼之。

中央红军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继续西进,先头部队长途奔袭,于1934年11月22日占领潇水西岸的最大渡口──道县。

攻下道县后,红军先头部队继续攻击前进,于24日又攻克江华水口圩。

25日,红军大部从湘南道县与水口间渡过潇水。这样,蒋介石“围歼”红军的第一步就泡汤了。

蒋介石的第一步计划落空后,遂严令桂、湘两军按原定计划,对已过潇水的红军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潇水的红军余部进行堵截,务必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

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又一次为红军所识破。中央红军突破蒋介石第二步计划的进军从11月25日开始。

当日下午,中革军委正式下达从湘南进军桂东北湘江的作战命令,指示红军各部分四路纵队从多个地段强渡湘江。

次日,红军主力进入桂境,开始形成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军委纵队和八、九军团随后,五军团作后卫向湘江前进的态势。

27日,两翼前锋已抢占从兴安的界首和全州的屏山渡之间60里湘江的所有渡口和作战阵地。

此间,国民党中央军已夺回道县进行追击;湘军已进入全州,占领部分渡口并封锁湘江,进行堵击;桂军已回师灌阳进行阻击。

这样,在总体上,敌军已形成南北两方,一头一尾,妄图围歼红军的格局。

惨烈的湘江之战拉开了帷幕。它主要在三个战场展开。

──首先是11月28日开始的灌阳新圩阻击战。

灌阳是在湘江与潇水中间。

红军突破湘江防线的战役,于28日凌晨,从红三军团红五师阻击桂军向新圩的进攻开始打响的。

为了使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红军在灌阳新圩筑构阵地,阻击桂军向湘江推进。

中革军委命令五师“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掩护中央军委两个纵队过江。

28日晨,红五师阵地刚部署完毕,桂军七个团沿着通向江边的公路,向红五师阵地扑来。

敌方凭借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展开猛烈进攻。

敌方出动飞机,架起了重炮。于是天上敌机低空扫射,地面敌炮连珠轰击,敌步兵作集团式轮番冲锋。企图突破红军的阻击。

但红五师指战员无所畏惧,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顽强战斗。

第一天,桂军只占领几个小山头,却死伤无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