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又失良机 (第2/2页)
特别是茶园、黄茅、桃花垅等地的地下党员和贫苦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照料红军留下的几百名伤病员。
这些伤病员痊愈后,同当地的红军游击队一起,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在通过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企图。
蒋介石于11月1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原“围剿”中央苏区的西路军和北路军中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事“追剿”中央红军主力。
令陈济棠部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进行截击。
令广西(桂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白崇禧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
令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
蒋介石此举目的是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13日,何键发布了“追剿”计划,将所属部队编为五路“追剿”军。
刘建绪任第一路军司令,其主力集结于黄沙河附近,与桂军协同,堵击红军西进,并以一部兵力沿湘江碉堡线布防。
薛岳任第二路军司令,其主力集结于零陵附近地区,与第一、第三路军联系,堵截红军北进和西进。
周浑元任第三路军司令,继续向道县前进,而后与第一、第二路军及桂军联络,截击红军。
李云杰任第四路军司令,与第三路军联络,经嘉禾向宁远及其以南地区尾追红军。
李韫珩(李抱冰)任第五路军司令,与第四路军及粤军联络,经临武、水口(今江华)、永明(今江永),尾追红军,并以航空兵实施侦察和轰炸。
国民党五路“追剿”军和粤、桂军虽有25个师的兵力,但他们之间矛盾重重,各有打算。
其中何键的湘军行动比较积极。
蒋介石的嫡系薛岳、周浑元两部虽然装备好,战斗力比较强,而何键却对其指挥不灵。
粤、桂两军则在其边境防堵,只求自保。
湘南地区,共产党的影响较大,群众基础较好,国民党军力量不强,已属于无堡垒地域,便于红军机动作战。
毛主席曾建议,乘各路敌军正在调动之际,薛、周两部尚未靠拢之时,组织力量进行反击,来一个回马枪,寻歼敌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也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
但是,博古、李德“根本忘记了红军的战略转变将遇到敌人严重的反对,忘记了红军在长途运动中,将要同所有追堵截击的敌人作许多艰苦的决斗,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们拒绝了毛泽东、彭德怀的建议,一味向西退却,消极避战,以致丧失了红军在湘南歼敌的良机,为后来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造成了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