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少共国际师 (第1/2页)
自毛主席率领红军开辟中央苏区之后,这片位于江西和福建之间的红色根据地,就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众所周知,蒋介石对于红军和共产党的仇恨甚至已经达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
在蒋介石眼中,红军对于他的威胁之大,甚至已经超越了日寇等列强国家。
他的臭名昭著“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就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基于这一点,蒋介石对于红色根据地的围剿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因此,在对于中央苏区的第4次围剿失败之后,屡败屡战的蒋介石立刻部署百万大军,再次对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各红色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地围剿。
其中,负责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兵力高达50余万。
面对如此空前严峻的形势,当时的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在1933年2月8日开始了“在全中国各苏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号召。
一时间,扩红行动席卷各个红色根据地。
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在中央苏区,兴国模范师、瑞金模范师、红军工人师等红军部队纷纷建立起来。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发出了“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
1933年5月,少共中央局5月20日发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发出号召后,中央革命根据地上下掀起了热烈的参军运动,青少年参军的热情尤其高涨。
1933年9月,先后有7个少先队模范团成建制地参加了红军。
这些来自中央苏区各个县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纷纷拿着梭镖长枪在宁都地区集结,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有1万多人参加了少共国际师,这其中,共青团员占到了70%以上。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县城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正式成立。
在少共国际师成立的大会上,这些刚刚参加红军的年轻战士们参加了检阅。
检阅之后,少共国际师在军委代表的宣布之下,被编入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15师。
当时少共国际师下辖三个团,分别为43团、44团和45团。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后,林彪的三杆枪之一,他最倚重的战将陈光①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政委为冯文彬,政治部主任则为罗华明。
不过,冯文彬当少共国际师的政委时间很短。由于工作需要,他调离少共国际师。
很快,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肖华就被军委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而当时,肖华甚至还未成年,年仅十七岁。
由此,少共国际师从师长、政委到普通战士,都以巨大的年龄优势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