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一石二鸟 (第2/2页)
比如说老蒋封锁苏区,不让粮食药品进入苏区,企图把红军困死。
可就在东西北三面封锁得严严实实之时,南面陈济棠的部队却悄悄与红军做生意,大发横财。
1934年9月,双方来往更加紧密,何长工与潘汉年作为红军代表与陈济棠的代表达成一系列协议。
主要内容就是双方停战,建立沟通渠道,允许红军持通行证进入广东。
而此时,红军已经准备突围转移,这一协议的签订对红军有着重大意义。
1934年10月中旬,蒋介石发现了红军转移的意图,遂调集部队准备将重点放在湖南,由薛岳与何健的部队围追堵截。
同时蒋介石又命令陈济棠在粤湘边界堵截红军。
蒋介石是这样想的:不管红军往那边走,中央军都可借机会跟进到广东来。如果红军惧怕何健与薛岳的大军,强行从广东过境,那是最好不过了。到时候陈济棠与红军打得两败俱伤,我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这难道不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计策吗?
但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红军会从广东突围;更没想到的是,陈济棠已经和红军合作了。
表面上看,陈济棠已经作好了防堵红军的准备。陈济棠的部队在赣州以东,沿桃江向南建立防线。
陈济棠在防线上构筑大量堡垒,有的堡垒有三层楼高,对于装备较差的红军来说极难攻克。
幸运的是,红军无需攻打这些堡垒。
因为这些都是给蒋看的。
红军与粤方约定,红军只借道广东,绝不进入广东腹地;粤军只要不主动攻击红军、不阻挡红军前进,红军也绝不攻击粤军。
就这样,1934年10月,红军开始突围。
此前,红军已将突围的时间与路线告知了陈济棠。陈济棠看到红军没有进入广东腹地的想法,就通知部队给红军放行。
不过,也有一些遗憾。
不是所有粤军都知晓上层之间的默契。有的粤军中层军官不明就里,与红军发生了冲突。
粤军第1军第1师3团团长彭霖生与教导团团长陈克华俩人商量,觉得就这么让红军过去,实在太便宜红军了。
他们想着趁红军大部队没到,给红军先头部队一个“下马威”。
谁知,红1军团行动迅速,还没等这俩人反应过来就包围了他们。
这俩草包眼见形势不妙,带着部队丢下所有重武器与物资仓皇逃跑。
他们回去之后挨了第1军军长余汉谋一顿臭骂。陈克华还丢了官。
粤军关于不准与红军交火的命令,只传达到团一级。因此有的基层分队与红军发生了冲突。但规模都不大。
就在这些小冲突中,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不幸牺牲①,系长征以来红军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到25日,红军全部渡过桃江,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
兵法云,“上交伐谋,其次伐交”。高明的战略家会尽可能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避敌锋芒。
而蒋介石只会在地图上画来画去,对着下属吆五喝六,根本不会想到,在他自以为高明的时候,红军已经把他的下属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到头来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是蒋介石始料未及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1934年10月21日,粤军未完全撤离,红三军团第四师在新田百石遭遇几百民团的突然袭击。在攻击敌人退守“万人祠”时,洪超不幸中流弹牺牲,卒年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