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甘溪麈战 (第1/2页)
新厂伏击战后,红军分路由平茶、三里驿进到贵州黎平县属之潭溪、中黄地区,接着在鳌鱼嘴会合,进入清水江流域。
清水江流域,风光秀丽。苗、侗少数民族兄弟世代生息在这一带。
进入兄弟民族地区之后,军团领导三令五申,要求全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
军团命令各部组织宣传队贴布告,写标语,举行集会,深入广泛地向兄弟民族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宗旨,逐渐地消除了兄弟民族对红军的误解和对当兵的传统偏见。
苗、侗族兄弟积极地为红军带路,并运来了粮食以供军需。当他们知道红军要从南嘉渡江的消息后,又帮助红军探水势、结木筏、架浮桥,使红军得以顺利渡江。
军团部命令部队抢渡八卦河,绕道北上去和红二军团(当时称红三军)会合。正碰上八卦河涨水,红军遂折回到大广一带。
桂军覃联芳师由锦屏方向向我逼进,两军在大广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
红军第五十二、五十四团英勇反击。而当地群众则积极地为红军当向导,抬伤员,一起出没在火线上。
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军团主力顺利地从大广西侧山地安全转移。
大广遭遇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可红军也付出了较大代价。
五十四团经过浴血苦战,余部坚持到最后才撤离战场。团队的战旗被当地群众一直珍藏下来,解放后才献给有关部门,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当时,红军作战条件非常困难。军团长手边,连一份像样的作战地图也没有。部队行军打仗,靠的是简略的教学地图。
一次战斗中,在旧州的法国教堂里,意外地得到了一张一米见方的法文贵州地图。
这让军团首长如获至宝。但他们无法使用,因为那上面全是法文。
后来军团首长就让那个法国教士,花了大半天时间,将地图上的主要城镇译成了中文。
这张地图对当时红军的作战颇有帮助。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红军千里转战到此,人地生疏,向导也很少有知道三十里外情况的人。
因此,能得到这么一张较详细的贵州区划图就很不错了。
事隔四十三年之后,肖克同志回忆起这件往事,印象还十分深刻,眼里还流露着当年获图的欣喜心情。
红六军团入黔后,敌湘、桂联军主力,沿舞阳河南岸的施秉、镇远、黄平一线展开。
黔军王家烈在马场坪督战,并派王天锡到施秉拦桥与李觉、廖磊谋图“会剿”红军。
他们认为红六军团必然东去与红三军会合,所以决定湘军主力由镇远开赴石阡,桂军主力由施秉开向路腊一带拦截红军。黔军悉数开往黄平。企图三面合围。
红军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以黔军为主要打击对象,拟在施秉、黄平间抢渡大沙河。十月三日击溃黔军,克旧州,占领瓮安属的猴场。
此时,军团部收到军委来电,说:桂敌现向南开动,红三军已占领了印江,六军团应速向江口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
其实,此时桂敌正在石阡境内积极寻战,桂敌另一部和湘敌补充第一纵队、加上部分黔军由南向北压迫红军。形势对我不利,红六军团按照电报指示方向,从猴场经龙溪调头东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