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转战湘赣 (第2/2页)
沙海根郑重地向林欣儿、林凯之、易云珍等领导敬礼告别。
八月十二日,红六军团正式成立。沙海根团被编入红十七师。
红六军团由红十六师、红十七师、红十八师组成,以任弼时、肖克、王震三人组成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
一九三三年的十一月,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同时,以西路军第1纵队三个师为主,向湘赣苏区发动进攻。
红六军团、湘赣独立支队、独立十二师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莲花县梅花山等地经数日激战,毙俘国民党军近1800人,阻止了西线国民党军的进攻。
十二月,继梅花山大捷后,于中旬再歼国民党军第77师一个团,俘500余人。
一九三四年一月,国民党军再次发动进攻,并一度占领梅花山,向永新推进。
这时,红六军团第17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北渡袁水,会同湘鄂赣苏区的红军第16师向南浔铁路(南昌至九江)沿线活动。
此举目的是威胁南昌,以吸引赣江以东的国民党军,从而配合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作战。
独立支队、红18师、独立第十二师等部,在湘赣苏区继续坚持斗争。
一九三四年三月初旬,独立支队两个团在地方部队协助下,成功将永新西侵的国民党军第15师一个营围困在牛蹄山上,经两小时激战,全歼该营,俘敌营长以下近二百人。
三月二十五日,红17师返回湘赣苏区,在安福县祥溪与红18师汇合。
四月五日,国民党军第15师由永新向沙市推进,红六军团、独立支队等部,在沙市、澧田大道以北设伏。
当第15师前卫第43旅进入伏击地域时,指挥部命令独立支队迅速割裂其与后续部队的联系,然后集中主力对43旅发动猛烈突击。
经过半日激战,全歼敌第43旅,毙俘敌1600余人,缴枪2000余支(挺)。
继而,在澧田又击溃国民党军两个旅。
四月十五日,红六军团在独立支队的配合下,在安福田里,又将敌186旅击溃。
六月三日,国民党军第16师三个旅和62师一个旅向永新金华山地区发动猛攻。
守卫永新金华山阵地的是湘赣军区教导师,师长廖中楷,政治委员肖若亚率领三个团坚守阵地。
这支部队就是当年韩香云和谭谱生领导的宝峰山农民军改编而成的,后来又加入了杜鹃山游击队。三个团长就是郭红英、金枝子和袁水庚。
保卫战开始的第一天,教导师就在敌人四个师的进攻下伤亡过半。教导师参谋长柳云龙,三团团长袁水庚阵亡。
形势万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红六军团,独立支队以及其他部队火速向金华山驰援。
红六军团在独立支队等部队的配合下,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二十多天的阵地争夺战。战斗中,独立支队损耗很大。二团长段新平阵亡。
六月底,闻知国民党军第53师由安福、金田地区向永新东北的怀忠、桂林地区进攻,红六军团留下红18师协助独立支队、教导师等部队坚守金华山阵地外,第17师转移到松山、神功山一带阻击第53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