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才溪乡调查 (第2/2页)
毛主席到才溪乡调查,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毛主席来到村里,就住在老乡家,打地铺,帮房主人扫地、挑水、劈柴。开完调查会后,还同老乡一起到红军公田地里干活,向群众了解种的地瓜红薯情况。
毛主席通过才溪乡调查明确了两个重要思想:
一个是乡苏维埃建设的经验,认为才溪乡乡苏制度“将使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将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
因此,他称赞才溪乡是“乡苏工作的模范”。
另一个是明确了扩红的关键在于做好发展生产和政治动员工作。
他说,才溪乡能做到大量扩红,成为扩红的模范,就是因为生产发展了,荒田开尽,凡是可耕地都种了庄稼,群众生活好了。
再加上政治工作,使群众懂得参军保卫苏区就是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因此这里掀起了扩大红军的热潮,超额完成扩红任务。
毛主席到才溪调查一共有三次。前两次都是在战争间歇中进行的。那时他在党和军队中都担任重要职务的。
然而毛主席第三次到才溪时已经没有军职了,是完全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为准备第二年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来作调查的。
毛主席在调查中发现,在才溪地区,区、乡苏维埃政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村,实行村代表主任制度及苏维埃代表与居民建立固定联系办法,基层工作的许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毛主席充分肯定了这一制度,认为“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的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
他认为这个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并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都来学习才溪等乡,使几千个乡都同才溪等乡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毛主席在这里开展调查之后三个月,就在“二苏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中的问题,都应该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
“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有了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就有了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毛主席来才溪乡调查,了解情况很深入、很具体,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有一位大妈对毛主席讲,她家暴动后分到的3间平房,发生火灾烧掉了两间。全家5口人,她和老头体弱多病,守寡的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大家挤在一块住。家中又无劳力,生活非常困难。
毛主席不仅安慰她,而且当夜就找来区、乡干部研究,怎样帮助解决这位大妈的困难。
干部们想不出好办法,毛主席开导他们说,你们找群众商量,能否开展一个村帮村、邻帮邻、一村帮一户、百人帮一人的互助活动?
这使干部们开了窍。第二天,在乡苏干部带动下,大家献工献料,各户拿一点,帮助大妈盖房。半个月后,新房就建好了。
那个大妈很感谢,说苏维埃政府是专替穷人消灾弭难的。苏维埃政府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