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张辉瓒的下场 (第2/2页)
确实,当时国民党军界就是这样的风气。正规军校毕业的学生多看不起土生土长的军官。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卢德铭武汉警卫团中的很多黄埔生就是这样。这些黄埔生从外表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身上有“三皮”,即:穿着皮马靴,拿着皮马鞭,裹着皮绑腿。以革命著称的黄埔军校尚且如此,像张辉瓒这种在洋军校留过学的更是可想而知了。
但是张辉瓒输给了毛泽东,洋军校生被土包子打败了!
事后证明,毛泽东和朱德就是按照那副对联概括提炼的战略指导思想,一步步设下陷井,把张辉瓒引向绝路。
等张辉瓒意识到毛泽东所言非虚的时候,他自已离人头落地已经不远了。
12月中旬,张辉瓒指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向中央苏区的腹地一一东固发动向心攻击。12月21日攻占东固,得知红军主力在黄陂,他就叫嚷着要一举消灭红军主力,就日夜兼程扑向黄陂,可是哪有红军主力的影子?
实际上与他接触的就只一个特务旅,再就是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队等。
而红军主力则以逸待劳,布下大口袋,等得张辉瓒去钻呢!
令张辉瓒气恼的是,一路的追击,不仅没有看到主力红军的影子,而且还与前来“围剿”的公秉藩第28师发生火拼。
原来,公秉藩为了抢头功,不请示前敌指挥就擅自行动,进攻东固。结果两支部队都认为在和红军交火呢!
毛泽东和朱德发现,此次参加围剿的国民党军都不是蒋介石嫡系。这些部队派系复杂,难于协调;而且在布阵上暴露了战线太长,间隙过大,容易被我利用的弱点。
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采用“中间突破”战法,先打第五十师和十八师。得手后,再扩大成果。
可是,到底先打哪个师呢?毛泽东认为应先打弱敌谭道源的第50师。因为50师虽然同是师级,兵力却只有两个旅六个团8000余人,装备也差得多。
而且,该师已进到乐安与宁都交界的源头,距小布仅25华里左右,打它的把握性大得多。
源头至小布之间有一条长山谷,是国民党军进攻的必经之路,两边都是峻峭的高山。是设伏的上佳场所。特务旅的侦察连得到情报,谭道源师将于12月25日进攻小布。
毛泽东、朱德于12月24日下达“红字第九号令”,在峡谷里设下埋伏,专等谭道源上钩。
那知道,谭道源本钱小,行动异常谨慎。他从一个打柴的老人口里,知道前面有埋伏,就缩了回去。
第二天埋伏的红军战士白白等了一天,屌人都没等着。毛泽东朱德不甘心,接着又命令部队等了两天,还是没有把谭道源等到。
正在等得着急的时候,侦察连又送来情报,12月29日,张辉瓒率一个师部两个旅由东固出发向君埠推进。
从东固到君埠去要经过龙冈。而龙冈是一块狭长的山区小平地,南北约十里左右,东西仅三四里。小平地四面山峰环伺,只有一条东南向西北的大道。是个理想的伏击地。
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红军火速向龙冈移动,迎战张辉瓒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张辉瓒折戟沙场,果了高霆的口。说明高霆了解红军,而张辉瓒并不了解红军,所谓不知己也不知彼,兵家之大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