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探查 (第1/2页)
也不知道,是畏惧还是羞愧,亦或者是迫不及待的原因。
颉利可汗,在和“契丹人”,起了冲突之后,也不多做停留。
立刻出城,率领突厥人二十万大军,径直南下,直扑仁智宫。
偌大一个鄜州城,竟然只留下了赵德言,率领五千多人,驻守此城。
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反正这雄城,有近半已经划归了“契丹人”的缘故。
但更多的原因,还是阿史那咄苾,想要一举建功,直接生擒李世民。
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长安,一举入主中原。
在这个大目标的诱惑之下,多分给“契丹人”一些钱财,反倒是无足轻重。只要他们能够牵制李靖。
可做着春秋大梦的颉利可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他作为依仗的契丹人,竟然会是大唐军队伪装而成的。
无时不刻,想着给他致命一击,将突厥的未来,葬送在这片土地上。
突厥人的大部队走了之后,鄜州城,这座雄城,很快便冷清了许多。
入夜。
领受了李安任务的唐观,在军士的护送之下,没过多久,就潜入到了城北的校场之外。
对于普通士卒,突厥人是拿来当做牧奴用的。
自然不用当人来看。
不论是挖掘壕沟,还是修建营寨,亦或是当做炮灰,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死了,埋都不用。
没了,再抓就行。
而军中的高级军官,则不然。
这些人不论家世,还是身份,都不是普通人能够媲美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人家中有钱。
就算是抓回草原,也有家人通过商队,不远万里前来赎人。
甚至能通过这些人,来拿捏前往草原交易的商队,让他们带更多违禁的货物。
譬如铁料之类的东西。
对于缺乏铁器的突厥人来说,这些人,甚至是比钱财都宝贵。
自然会严密看守。
不过,抓到这些人的好处,是归部落中的大人物所有。
而普通牧民,反倒是不满,自家首领的决定。
中原之地,富庶繁华。
随便冲进一个城中,就能抢的盆满钵满。
困在这里看人,哪有出去劫掠来的痛快?
再加上,别人都走了,留在这里的,除了最信任的,就是别人最看不上的。
真正有本事的,谁来当狱卒?
因此,不过是付出了一点儿财物,唐观就异常轻松的进入了校场之中。
若不是不便。
那些狱卒甚至会亲自带领他找人。
校场,是练兵的地方。
不管是临时住宿,还是储存物资,周围自然会有营房。
而如今,这里早就被突厥人洗劫一空。
唯有留下了一座一座空荡荡的房子,用来关人。
而此时的唐观,便率领两个亲卫,一个一个查看,屋子当中,关的究竟是谁。
此时的大唐,虽然已经实行了科举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极为粗糙。
依旧受到世家高门的有力钳制。
即便是有人考中,但想要做官,也依旧受到吏部卡脖子。
只能做一些县丞,县尉,这种高门子弟看不上的苦活。
一百年后的杜甫,喊出“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诗句,宁愿穷困潦倒,也不去做这种官,可见一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