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河东薛氏 (第1/2页)
河东薛氏?
虽然比不上,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姓七望。
但韦、裴、柳、薛、杨、杜,这关中六姓,同样是如今,这天唐之中,不可小觑的世家。
隋唐两代皇帝,苦心推行科举制度,就是想要从用人之上,脱离世家的掣肘。
从寒门小户之中,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而自己,不过是长安城中的平民出身。
连那些寒门小户都不如,怎么可能和河东薛氏,扯上什么关系?
因此,听到王大眼这么一说,顿时满头雾水。
不由自主的问道。
“王叔,这河东薛氏,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一旁,王大眼既然提出了这个建议,自然有他的考量。
当下,沉声问道。
“少爷可知,这河东薛氏的具体由来?”
河东薛氏的由来?
李安摇了摇头。
他向来对这些世家之人,不怎么感冒。
获得一身本领之前,光想着怎么赚钱,怎么过上好日子了。
怎么可能,去了解一个远在河东的宗族?
就连长安城外,曲江池畔的韦家和杜家,若不是天天有人吹捧,李安估计也同样是只知道是什么情况。
更何况这薛家?
当下,摇了摇头的李安,不以为然的说道。
“不知。”
而王大眼,这才轻笑一声,不以为意的说道。
“既然这样,少爷就耐心听我说一说吧!”
随后,便将河东薛氏的来由,娓娓道来。
这薛氏,最早是前汉高祖刘邦麾下的千户侯薛鉴。
但是真正被世人认可的元祖,乃是东汉末年,八骏之一的薛兰。
此人,乃是吕布的部将。
时任兖州别驾。
在钜野屯兵的时候,被曹操所杀。
后来,其子薛永,追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
再后来,属国灭亡,而薛氏则迁往了河东。
当时,朝廷实施的,乃是九品中正制。
讲究的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卒。
身为外来户的薛氏,自然不可能与本地人竞争。
只能在郡中,担任一些,其他人看不上的武职。
但是随着晋朝的衰落,乱世的到来,武备充沛的薛氏,迅速的上位,成为了河东,最为强大的一支豪强。
一支延续到了今天。
随后,王大眼轻笑一声,叹了一口气,道。
“当初,随昭烈皇帝入蜀的薛兰,有三子。”
“分别是,薛恢、薛雕、薛兴。”
“薛恢一脉,号‘北祖’。薛雕一脉,号‘南祖’。薛兴一脉,则是被称为‘西祖’。”
“而我追随的西秦霸王薛举,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薛仁杲,薛仁越,正是出自南祖房。”
“自薛举父子殒命,追随薛举的南祖房,便受到重创,一蹶不振。”
“如今,虽然还有着河东薛氏的威名,但是如今的南祖房,已经和寒门无疑。”
“因为薛举曾经重创过当今皇上。因此,即便是为了避嫌,其他两房的人,也不愿意伸手援助。”
“如今,河东薛氏,南祖房一脉,大多都是种田为生。”
“生活极为困苦。”
“要不然,当初我也不会想着,北上幽州,去投靠薛万钧,薛万彻兄弟。”
说罢,王大眼迟疑了片刻之后,再次沉声说道。
“少爷,薛氏南祖房一脉,武德极为充沛。”
“族人,也是各个悍勇。”
“否则,薛举父子三人,也不会各个都有霸王的美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