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民间冤案 (第1/2页)
这些煤场场主鼠目寸光。
他们不知道的事,铁轨现在已经在庄子里出现了,并且已经开始了试运行。
一旦技术成熟,安全有所保障,立刻就会被应用在煤炭之上。
如此,运输的成本会一降再降。
到时候他们想哭也没有地方去哭了。
朱由检现在正在屋子里,听着东厂将近期的事情一一汇报。
屋子里烧着煤炭,暖烘烘的,十分舒适。
这才过去半个月时间,煤炭的纯利润竟然已经达到了七万两白银还多。
虽然这个数看起来不怎么大,但这些煤炭朱由检出售的价格也属实是便宜。
他的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方便民众使用煤炭的。
天气愈发的寒冷,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马上就要下起来了。
庄子里不论是士卒还是农民,都动了起来。
把田间的玉米全部都送进了仓库里。
庄子里的田地加起来有着六十多万亩土地,也就是四万多公顷。
除去用来一部分用来种植土豆和红薯,还有着两万多公顷地是用来种植玉米的。
虽然看起来地很大,但是耐不住人多。
所以朱由检一点也不担心。
很快,便到了崇祯二年。
朱由检还记得之前自己下的决定。
如果不能把所有都收进自己手里,他绝对不会离开庄子。
这个冬季,廉价煤炭已经牢牢在市场站住了脚跟。
根据顺天府记载的数据,本年冬季被冻死的人减少了不少。
由此可见廉价煤炭的出售居功甚伟。
朱由检这一手干的身十分漂亮。
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改善民生。
而且,朱由检大肆推广的土豆和红薯的储备方式,也开始被民众使用起来。
更有山西、河南等地的民众不惜驱车前来,只为了求购红薯和土豆的种子。
延绥边境也有了很大变化。
在曹化淳的推广下,土豆等杂粮也被种植起来,也终于有了饱饭可以吃。
而且土豆种植法也被传向了甘肃和宁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大量食盐被囤在手中没有进行售卖。
在天津卫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西北盐场和几大盐商明里暗里斗来斗去,一样压在手里不少存货。
食盐铺子的掌柜很是不理解,明明店中便有着足量精盐,为何不能够放开售卖。
“皇爷,前日招募的船工从福建赶来了,应该如何安排?”王承恩说道。
“招募了多少人?”朱由检问。
王承恩回道:“工匠有七十六人,加上各自家眷总人数在三百三十九人。”
“先找空着的两座大院子,将他们都安顿在庄子里。
天气寒冷,现将造船材料筹备一番,等开春之后再开始动工。”
朱由检思索片刻,说道。
“是。”
王承恩应下之后,却没有立刻离开。
朱由检抬眼见他没动地方,不由问道:“怎么,还有别的事?”
王承恩便凑近了,压低声音道:“福王被人状告道顺天府了。”
朱由检听到“福王”两个人,有些讶然:“是怎么回事?”
“强抢民女,还把人给弄没了。”王承恩声音压的更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