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尽力就好 (第2/2页)
“我觉得你没必要去纠结,有时候,本就是那么纠结,你没有必要去内疚或者懊恼,无法解决的东西,就不理它呗。”
“可是…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啊!难道这社会没有公义吗?”
“我很高兴,我的男朋友有这觉悟”“可是,你这已经是踏入了记者的范畴了,那些雷区,你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妙,自从记者这个职业诞生以来,不计其数的记者因为揭露真相得罪利益集团,从而被各种‘灭口’。”说着沈易玲的双眼有些通红,她对着杨立新问道,“难道你想看到你的女朋友,孤独一人吗?”
“啊?”杨立新此刻的心咯噔一响,是的,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了,不再是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做事情,也要有些分寸。
他现在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尤其是像现在,人们为求自保,纷纷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大家似乎都集体中了斯德哥尔摩症,纷纷为虎作伥。
面对一些社会不公,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正,久而久之,就助长了歪风邪气。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人,从骨子里是自私的,这是人类的求生本能。而道德体系或者法律体系,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共存的理念。
放眼全世界,每个人几乎都在为自身存活,这是共性。而每个国家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的文化环境不同,相处合作而获得群体共存的规则是不同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道德是建立在自私本能之上的求生工具。
而道德体系在群体生存中,起到非常规范的社交纽带和交易作用,才使得道德体系稳固而长存。反之,有很大可能性松散。
沈易玲的话其实是对的,站在女友的角度,当然也是偏私的。
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其实,人类社会的大多数的苦难,都是因为自私自利。人人自私、无情、处处竞争,为求生存而相互争斗,人心的恐惧是原因之一,但造成自私的原因,并不仅是因为争斗求生,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彼此竞争与肆无忌惮的争夺。自私的心态,使人不断贪求更多物质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权利和影响力,让人想赢得战争图谋私利,想要比别人更好、拥有更多、获得更多肯定。私心总是贪得无厌,因此更难留意到其他人正在受苦,导致许多人在苦难中度过绝望悲惨的一生。
杨立新发现,越是富裕发达的地区,道德反倒更加败坏。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你会发现他们的道德体系保留的还是相对完好的。
因为大家的物资都很匮乏,事实上,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道德环境,几乎已经内置到他们基因中,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宽容。
这些年,杨立新已经越发能感觉到,那些学生时代或者工作上遇到的和我关系很好的朋友,一个个变得疏远。
心里既有无力感,又有点听之任之。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距离,这层关系就变得不堪一击。
大部分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疼痛。
杨立新很感激曾经遇到的一切美好,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幸运的。
或许这样想,有些阿Q,可是这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纾解方式了。
正所谓人生苦短,知足常乐。诚然,人生很短,不愉快的事有九三。快乐体验总是在瞬间完成,而痛苦体验却是漫长煎熬,人生本就是凄苦,既然这样,何必乐逍遥呢?
杨立新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在那位薪资很低,却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的同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