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十四)刘綎陛见 (第1/2页)
乾清宫西暖阁,铜鹤香炉的青烟在烛火中扭曲升腾,刘綎的麒麟纹箭袖拂过御案时,带起一阵冷冽的雪气。他解下狮头盔夹在肋下,快步上前走到高务实面前。
“末将参见元辅。”刘綎单膝跪地,声音如滚雷般在偏殿回荡。他解下腰间悬着的西域都护府虎符,双手高高举起,“末将奉旨西征,幸不辱命,今西域已改安西,末将已将虎符带来归令朝廷。”
他眼神稍稍一转,似乎在看皇帝在哪——是的,他此来乾清宫,正经名义到底也是陛见皇帝,交卸征西差遣,但……坐在西暖阁的为何却是元辅?
“不必找了,皇上在东暖阁习字,本阁部奉旨接见。”
高务实说着,示意身旁的司礼监秉笔、新任御马监太监刘平上前收下虎符,自己则搁下手中的《西域舆图》,指腹抚过案头冰凉的鎏金镇纸:“省吾,安西局势如何?”
“回元辅,安西内外已经大致宁靖,不过隐忧仍在。”既然皇帝不在,刘綎倒是反而轻松多了,他从带来的牛皮囊中取出三卷文书,最上面的《七河防务图》墨迹方新:“启禀元辅,末将与李子清在兰州恰好相遇,交谈良久,议有三策,不知元辅可愿拔冗与闻?”
“哦?”高务实微微一笑,“看来让你独当一面是对的,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了?那好,你且说来听听。”
刘綎颇为兴奋,也不管元辅这话是不是带点调侃,立刻说道:“布日哈图率领察哈尔部重新振作,占据大半个布哈拉汗国,又依此为基,鲸吞希瓦汗国,最后击败哈萨克汗国主力,夺取中玉兹、小玉兹南部,势力甚至数倍于当初西逃之前。
末将与李子清商议,都以为上策是继续西征,将察哈尔部彻底剿灭;中策是袭取撒马尔罕、塔什干两地,与安集延形成三角态势,各为犄角,相互支援;下策是观其做大,将来只做被动防守……”
他心里那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高务实,被后者一语道破:“你知道安西初定,汉民极少,朝廷不可能在安西稳固之前大举西征,故这上策不过故布疑阵;你也知道被动防守实非善策,本阁部必不甘心,故这下策也不过凑数……
既然想提的就是中策,何不明白道来,偏要在本阁部面前玩这些花样,莫不是以为做了禁卫军司令,本阁部就不敢罚你了?”
刘綎吃了一惊,连忙跪下请罪:“元辅莫怪,近来朝廷派往西……安西的读书人颇多,又是充实官府,又是建立学校,末将与他们打交道多了,学了些拐弯抹角的手段,竟也附庸风雅起来,请元辅见责。”
一下“莫怪”,一下“见责”,看来刘綎面对高务实的时候确实有些犯怵。
“知错就好,此番先饶你,且说正事……你与子清想要拿下撒马尔罕与塔什干,具体有何计较?”
刘綎见元辅不再追究,赶紧展开舆图,指尖重重压在塔什干城的标记上,“其一,奇袭塔什干。此城乃费尔干纳盆地西侧粮仓,城防虽坚,但经细作查探,其守军多为哈萨克降卒,军心不稳。”
窗外射入的光线在舆图上投下阴影,高务实注意到塔什干周边标着十二处暗仓:“这些粮道是?”
“京华商队秘道。”刘綎下意识压低声音,“每处藏粮万石,由投降我大明的叶尔羌征召军伪装商队守护。若能夺取塔什干,可断布日哈图三成粮秣。”
京华集团如今规模太大了,像这样在西域某处储量万石左右的粮仓,高务实确实不知道具体情况。他轻轻颔首,指尖划过舆图上的楚河流域:“其二呢?”
“由安集延出兵,直取撒马尔罕。此城铜门厚达三尺,安西我军火炮不足,恐怕难以强攻。”刘綎顿了一顿,手指点了点撒马尔罕西北角不远处的山隘,“但此处山隘藏着察哈尔骑兵一处重要精料场,若以精骑突然出击,夜袭纵火,可乱撒马尔罕军心。”
高务实摇头道:“若不能自行破城,光靠着烧掉一处马料场来扰乱敌军军心,未必能令其开城投降。”
“这就需要第三策,进围布哈拉。”刘綎抽出第二卷《布哈拉城防图》,“此城为河中要冲,是此前布哈拉汗国汗庭所在,如今也同样是林丹汗那小子的驻跸之地。
此城城墙虽厚,守备也算严密,但城西有阿姆河支流,可引水灌城。不过,若是选择水攻,我军也不便行动,因此末将与李子清商议,以为只要将布哈拉城围住,让撒马尔罕知道不能指望布哈拉援军,就足够令他们出降了。”
高务实想了想,问道:“李如梅带去的一万辽东铁骑,加上博硕克图的五万蒙古骑兵,够不够围死布哈拉城?”
刘綎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反问道:“元辅的意思是,布哈拉城只围不攻,因此只要这一万具装骑兵和五万轻骑兵围住,即可确保布日哈图不敢出城浪战,而我伊犁第一军作为甲种主力军,则去攻破撒马尔罕?”
高务实点头表示肯定。刘綎的豹眼在烛火下灼灼生辉:“若能再多一些火炮,破城只在旬日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